有没有这样的状况?
当孩子的行为惹你生气、不舒服,或干扰了你。你很想告诉他你的感受,但是又怕造成冲突,或“有理说不清”的情形,于是选择不说,自己生闷气?
或者明明打算好与孩子好好的沟通,却弄巧成拙,让关系越来越僵化:
你知道你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多长吗?如果你把这个时间拿来学习,成绩怎么会不好!你以为我喜欢唠叨吗?我念你是爱你、关心你!
你再不好好读书,成绩这么差,以后长大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不知道你还能做什么?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妈妈说话,我又没有得罪你!
说完又后悔,这好像并不是你想说的。
问题出在哪?
有没有发现到,在每个句子的开头都以“你”为开头:
“你不应该……”
“你怎么会……”
含有价值判断的陈述,带有权威、敷衍的对话和责备性的口吻,会让孩子有被谴责的感受,当然也就不愿意沟通了。
那很容易可以想到,如果转换成以“我”开头呢?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我讯息(I message)”。
我讯息(I message):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时,包含三要素:
具体事件
自己对此事件的感受
自己的期待
让自己的想法能充分地传达给对方知道,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以达到有效的沟通。
“我讯息”怎么做?
既然包含三要素,那么我们可以依照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表达感受、表达期望。举个例子。
场景:
你在安静阅读,但是孩子一直敲打玩具。
你讯息:
“你没看到妈妈在读书吗?”
“你别敲了,很吵哎。”
“你很吵,不乖哦!”
我讯息:
01描述行为
说话的内容尽量描述具体的行为,把焦点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状况或行为,然后加以描述。并且少使用“一直”、“永远”、“都是”…等字眼。
“我在看书,但我听到宝宝在敲打玩具…”
02表达感受
在描述完特定的状况或行为后,接下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人弄出吵杂的声音,会感觉很不舒服,无法专心…”
“我正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吵到的话就无法做完了。”
03表达期望
在说完对你的感受之后,你还可以把你的期待说出来:
“我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
“我读完书跟你一起玩,现在先小声好吗?”
“我讯息”沟通的优点在于?
使用“我讯息”清楚的描述事实,有助于沟通的进行。如果沟通过程中信息混淆,会使对方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我讯息”的沟通比较直截了当,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出来,不兜圈子,对方可以清晰的接收到你真正的意思,不会揣测你的意思或因不清楚你的意思而产生挫折感。
“我讯息”的表达方式也是为你的感觉和思考负责任,陈述出在什么情况下及为什么你有这样感觉,利用简单的“我/何时/因为”这种类型的句子,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我讯息”也是一种具体的陈述,让人感受到“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沟通方式,例如:『让我们都能一起享受亲子共读的美好』,比『你真是个好宝宝』容易让人清楚你的意见。
了解了“我讯息”的含义后,家长们是不是在亲子交流中有了更深的体会,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我讯息的沟通方式练习:
练习一:
状况:孩子把玩具丢得满屋子
具体事件:
感受:
期待:
练习二:
状况: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
具体事件:
感受: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