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老师沟通小技巧(七十六)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天,吴王率人登狙山,一群猴子见到有人来,纷纷逃进荆棘丛中。只有一只猴子,在吴王面前搔首弄姿,卖弄乖巧。吴王用箭射它,它反而拨弄箭头,更加肆无忌惮。 于是吴王命手下人一齐放箭,把猴子射死了。
这则寓言说明一个道理: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场合,不要死心眼,哪壶不开提哪壶,否则你得罪了人还不知道。 说话也是这样,即说话办事时一定要分清情况,看清是什么人再说什么话,不可不分对象。
房老师沟通小技巧(七十七)
遇到难答的问题,妙语巧答就能不落俗套(1)
1.以谬制谬法 著名学者陆侃如于1932年入法国巴黎大学求学,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主考人问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里面为何不能写成‘孔雀西北飞’?” 陆侃如听完后略加思索,答道:“西北有高楼。”
2.巧借前提法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的记者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到时候,你打算滴滴答答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式的成批发表?” 基辛格略加思索,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回答:“我打算滴滴答答地宣布,再倾盆大雨式的成批发表。” 说完,会场一阵大笑。
房老师沟通小技巧(七十八)
遇到难答的问题,妙语巧答就能不落俗套(2)
3.将错就错法 男士A说:“真不想上班,要是天天在家里陪老婆打麻将,或者陪孩子玩游戏该多好啊!” 男士B说:“是啊,我还想在家生孩子,让老婆养我呢!” 男士A一听,立马就领会到自己说错话了。
4.借题发挥法 某西方记者对我国外交官不怀好意地问:“当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时,你在中国遇到过政治上的反对吗?” 我国外交官立马回复道:“当然有啊,就在中国的台湾。”
房老师沟通小技巧(七十九)
遇到难答的问题,妙语巧答就能不落俗套(3)
5.设定条件法 有些问题很无聊,可以在分清前提下采用设定条件法来回答。 问:“你说被一只黑猫跟踪是凶是吉?” 答:“那要看你是鼠还是猫。”
6.答非所问法 碰到有些涉及隐私的问题时,可以避实就虚,答非所问。 日本电影明星中野良子有一次来中国,被问道何时结婚? 她笑着说:“你们放心,到时候我肯定来中国度蜜月。
房老师沟通小技巧(八十)
这样的问题不该问,会让人既犯难又不爽 一是别人的隐私。
二是对方不知道的问题。
三是同行的状况。
总之,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 要知道,谈话是为了让双方都产生兴趣,而不是为了维护一方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