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昆仑防区最高军事指挥官,他的名字被‘一号’所代替。一个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数字,又是一切天文数字的开始,谁能逾越得过‘一’呢!”
“功勋!每当想到这两个字,一号的全身,就会翻卷起一股不可遏制的冲动。”
这是出自毕淑敏《阿里》四篇中篇小说中的最后一篇昆仑殇中对军区首领一号的2段描述。
《阿里》是首部关于西藏阿里的小说!作者毕淑敏曾说:“这部阿里的故事,书里写的,就是埋葬了我的青春的西藏阿里——这块整个地球最高的土地,蕴含着一种绵延已久的神圣。我觉得这对自己是莫大的幸福,能够在那里度过11年的岁月。”
毕淑敏的作品,我是从小说开始喜欢的,《女心理师》、《血玲珑》等,喜欢别具一格的故事情节,喜欢丰富、细腻、深厚的文字表述,喜欢那骨子里崇尚美好积极的正能量的传递。
昆仑殇,殇与伤字同音,从新华字典里查到的解释是“没有到成年就死了。”隐隐透着一股悲怆的气息。加在昆仑后面,多了一份庄严。
作者用了很重的笔墨描述了发生在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昆仑防区,一场死伤过半的军事拉练,由 1 号、郑伟良、肖玉莲、甘蜜蜜、金喜蹦、李铁这六个为代表的人物,浓重的勾画出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阅读之初,我对书中这个“一号”人物的描写在心里划了几个问号。
为什么把这个全军的灵魂人物和全文主要人物仅用一个数字“一号”来代表?
为什么把“一号”塑造成这么一个坚毅却固执、冷血、死板、好功勋的形象?
为什么“一号”能漠视死伤人数坚持拉练?
当我看完第二遍时,我看懂了,也理解了。
“一号”,是一个联系全文的重要人物,却又不是文中的主角。是个象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就是中国无数个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复制。
他们一样怀着炽热的保家卫国之心,做着那个时代里最正确的事,这是无可厚非的。
文中当“一号”第二次收到拉练伤亡数字,准备上报时,是这样描述“一号永远问心无愧。没有隐瞒,没有欺骗,没有文过饰非,没有报喜不报忧……如果军区令他撤回,他将服从。一号是服从的楷模。他的估计是正确的,军区发来了鼓励电,对所报数字未置一词。”
昆仑防区一号,他只是在做了他应该做的事。即使这个“一号”不去执行拉练,依然会有无数个“一号”代替。
与“一号”不同的是,书中对饮事班长金喜蹦、号令长李铁、女卫生员肖玉莲和参谋郑伟良4个有名有代表人物,又是千万个昆仑防区士兵里的一员。
最后他们都牺牲在那场拉练之中。到死都这么的无畏与忠诚,纯粹而坦荡,很强大!
在小说结尾,作者写到:阿里,在古藏语中意思是“我们”、“我们的”。经历了2017年那场高原军事对峙,在小说创作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个结尾具有不言而喻的特殊意涵,超越了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深厚宽广的家国情怀,让有过军旅生活的我们感叹,岁月静好背后是有人默默驻守……
有感动,有惋惜还有激励。每年在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他们没有过人的本事,没有显赫的背景,却感动着全中国。
他们向我们传递着这么一个信念:把持心中的信念,坚持着,努力着,终将凝结出强大的撼人力量。生死之外,人生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