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夹起尾巴”做人好呢,还是“翘着尾巴”做人好?有人这样问我。
这个问题其实是多重选择题。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背景下,答案可能也是不同的。况且,人,毕竟是有情感的动物,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乐生欢,进而歌之舞之;悲生哀,进而哭之恸之,就算进入忘乎所以的境地,如果真的有条尾巴的话,就会时而夹起来,时而翘起来,又何足为怪呢?再说,从不同角度理解,甚至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复杂点说,这个话题在中国能写本书呢。因为它确实牵动着许多问题,实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衡量一个人,究竟什么是“夹尾巴”,什么是“翘尾巴”。想来想去,感到还是因人而异,该“翘”时就“翘”,该“夹”时就“夹”,不要同一而论。对婴幼儿,要摘星星,咬月亮,把宇宙搅成一锅粥,随他怎么“翘”去;对年轻人,还是“夹”点好,这时毕竟资历浅,经验少,易眼高手低,也易感情冲动;对中年人,不必说什么,多血质型气质的,多些表现,那也谈不上“翘”;抑郁型气质的,少点表情,那也谈不上“夹”;对老年人,本来就那么多理智,不妨冲动一点儿,哪个后辈小生不会体谅呢!况且在中国,至今还时有发生“说你‘翘’你就是‘翘’,没‘翘’也是‘翘’;说你‘夹’你就是‘夹’,没‘夹’也是‘夹’”的事儿。
细细地品味这个问题,竟有些不能释怀了。就写下去吧——
人总要经历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这些必然的阶段和过程的,在不同的阶段和过程,人总会表现出不同的品性和特点。比如说吧,在血气方刚、年轻好胜的青年阶段,人往往容易表现得满面春风、志在必得、稳操胜券、手舞足蹈……,当然,遇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难,也容易灰心泄气、一蹶不起。——这就是说,年轻人,容易“翘起尾巴”做人。其实这些现象和表现,是人在正常阶段的种种表现,没什么了不起,随着生活的深入和继续,人自然会逐渐地克服和解决的。
但是我还是想劝年轻人:做努力的人吗?做上进的人吗?还是早一点能够自觉地“夹起尾巴”做人,这样会更好些!为什么呢?下面我的话可能有些“尖刻”,但“针灸”比不痛不痒的“膏药”来说,对医治年轻人的“病灶”也许会更好:
在社会现实,谈到“翘尾巴”,无非是用来形容人一春风得意就“忘乎所以”的那样一种状态。人,毕竟不是动物,——有个尾巴,得意时就翘起尾巴,失意时就夹起尾巴。作为地球上唯一有“自我意识”的灵长动物,总该是尽早地自我反思、努力提高的好,尤其是在目前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时代,生存和发展都会为有准备的人提供更好的条件,你总不要等到全人类都觉悟了才醒来,才懂得了怎样生活表现更好些,那命运摆在你面前的“黄瓜菜”可就早凉了!所以古人就有这样的话:少要稳重,老要张狂。
然而,人终因是由猴变成的缘故吧,尾巴虽脱掉了,但老祖宗的劣根性,却还淤积在人的血液中、骨子里,越年轻缺少理智,就越动辄流露出“返祖”现象。这大概即所谓“积重难返”、“旧习难改”吧?所以长辈就甩过来那句老到有力的话,敲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幼仔道:“夹起尾巴做人吧!……”
日前读一篇文章,说某大腕明星出席某国际电影节,一身“包装”就价值2000多万元。法国人评论说,这种以昂贵的饰物“衬托”自己“荣耀” 的做法,“至少说明这个人的思想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文章说:人成名后,还是审慎一点儿为好,切不可翘尾巴,摆身价……我想,人怎样穿,怎样吃,是个人的空间和爱好,不该去指责的,只是:纯粹为了抬高自己身价而特意摆出一副“高贵”的架子,那就不应该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自然是喜欢比较朴实的穿着,否则,他要是这样穿戴一番,大概大家就都闭嘴了。
上面提到的事儿,是发生在演艺界的“翘尾巴”的一例,其实,这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碰见的常事罢了,实在不足为奇。步入人生,谁个还没有过轻浮、得意、自以为是的时候呢!况且那时候的表现也许更是为了扬扬中国人的威风呢。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更看重“过来人”以理性的经验和体会,教导“后来人”要“夹起尾巴做人”的警世之训。它蕴含的道理在于:要符合实际,不要脱离实际;要谦虚谨慎,不要自命不凡;要勤恳务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不要自以为是。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已经让人更深切地感到: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渺小如沧海一粟,且在有生之年始终处于“幼稚”向“成熟”方面不断过渡过程中,真是没有半点“翘尾巴”的理由。
当然,“夹起尾巴”不同也绝不是束缚情感、捆住手脚。人类从荒蛮的远古走进文明的今天,终于从“动物世界”里走出来,成为大自然唯一有思维的灵长,可贵之处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仅由此而言,人理应比动物更高一筹,保持清醒,即使在高兴狂欢之时,也该尽量做到不失控,不失态(当然,偶尔有点 “失控”或“失态”,也可以理解),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大,有骨气而无傲气才行。
不是吗:老祖宗确乎正是从“夹起尾巴”之后才开始逐渐站立成人的;而那些狗们,始终夹不长尾巴,改变一点处境,尝到一点甜头,就又把尾巴翘起来,虽很通了人性,却至今也没有站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