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马拉雅的课后作业
本想想写写刚开始学的手绘课,突然想到了前几天萧秋水老师的课后有一个案例分析的作业: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个小故事:
上周有个姐姐找我咨询,她工作了十几年,现在面临职业转型,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于是通过网上的知识学习,想获得新技能变现。
她报了几乎群内所有大咖的课,买了得到各种专栏,每天在学各种各样的知识,练习好多种技能,英语啊、书法啊、手绘啊、说话啊、做饭啊、知识管理啊、时间管理啊等等等等,各种术语都懂。
但是她在学的时候没太考虑自己当下是否需要,更多是被学习焦虑推动,觉得不学点东西就是浪费生命。学习过程也没有自己研究方法,老师说1她就只做1,不思考怎样更好地跟实际情况连接,导致没多少效果。
她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工作,但是做了这么多对于工作本身还是毫无头绪和方向。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
2、我的答案
自从上次和小行家交流完,感觉目标比较清晰了,就是所有学习的东西都要为急需提升的工作能力服务;
我曾经做过古典老师的生涯测试,我的状态是焦虑,所以需要提升工作能力,因此不是很紧急的手绘和H5没开始学;
学英语的时间有缩短,并且打算着手专业方面的英语学习,英语这个工具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的用处都很大,所以不打算放弃;
不再纠结于读书非要写笔记,对自己有益处就好,看书的重点也会偏向专业的方向,并且每天花一点时间看专业新闻,了解最新动态;
目前我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时间效率不高,这是最急需改变的;
其次业余时间会积累我喜欢的美食和旅游方面素材,不求一定要变现,只是保持自己的爱好,虽然别人都觉得不太上进吧。
3、进一步分析
昨天的课程结束后一位同学的反馈,相当于给出上一节的答案,我也需要学习。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工作之外的时间安排的确实很紧,不管是英语还是写作,都是在践行,主线就是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还有后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学萧秋水老师的《知识管理》、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是为了开拓眼界,看看老师们都在讲什么、关注什么,但没有认真做作业呢;
其他的如书法,其实称不上书法,就每天花不到十分钟写一篇,现在还在练笔画呢,练习的时间虽然短,但很专注,这也是提升元认知的一个方式吧!
手绘前天才正式开始学,这也是提升效率的小方法;
沟通课中学到了DISC模型,对于我这个性格的人来讲,算是认知自己和他人的一个开始,有助于与人有效沟通,现在学习的比较浅,记得我们的群里有一位同学就学的很深,如果一个人自身能力再强,却有沟通障碍,那也发挥不出自身的优势,所以关于自身的认知和与人沟通以后还是要继续学习;
昨晚做了一个调查表让朋友们填,看别人眼中的自己与自我认知有什么偏差,很有意思。
其实做这些的初衷是想通过8小时之外的正循环带动工作也切入正循环。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敢说有自己有多大的进步,但将来的目标却渐渐从迷茫变得清晰了,这也是开启蜜蜂模式,不断学习,提高认知的结果;
虽然现在做的这些事比教杂乱,其实相互之间其实有联系和支撑的,但是今后的重心会有调整,努力聚焦于为工作服务。
ps:今天也是40分钟,很神奇,如果你不知道写什么,也可以把早上时间腾出半小时试试自由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