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了我们和消费者之间不只有一种说服的方式,通常会忽视的方式是——群体力量。那么如何利用群体力量呢?李叫兽在《说服力不够,群体来凑》中给出了四种参考群体的力量:
渴望群体:消费者不属于但渴望加入的群体(比如农民眼中的贵族)
回避群体:消费者不属于同时也想保持距离的群体(比如常人眼中的小人)
喜爱群体:消费者属于同时也为之自豪的群体(比如皇马球迷眼中的皇马球星)
拒绝群体:消费者属于但却内心排斥的群体(比如部分没钱的人眼中的没钱群体)
昨天讲解了渴望群体和回避群体,举了贝克(Beck's)啤酒的案例借用渴望群体来说服美国人,以及《经济学人》的杂志强调了读者想回避的群体,让既有读者对杂志的内心认可度更高。
由于字数限制,只能把后面两个群体放今天,那我们讲解后面两个群体——喜爱群体、拒绝群体。
三、喜爱群体:消费者属于同时也为之自豪的群体(比如皇马球迷眼中的皇马球星)
前两种都是消费者本身不属于的群体,喜爱群体则是消费者本身就属于的群体。比如你是中国人,也为中国人自豪,对你来说,“中国人”这个群体就是你的喜爱群体之一。
再比如一到了XX名校校庆时,朋友圈就会多了很多校庆相关的文章,而且大部分都写的很烂,但依然被转发,这是因为转发者期望别人知道他是来自这个名校的。
也就是说,自己母校的毕业生,也是这些人的“喜爱群体”。对他们来说“母校校庆”相关的文章就成为了他们的“排外标志”,能够完成对喜爱群体自豪感的获取。
那么“喜爱群体”如何使用呢?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的用户为所在的什么群体自豪?
2、如何让你的产品,成为该群体的“排外标志”?
比如上海有个广播电视台,在文案中也利用过喜爱群体的力量。对于一个上海的广播台,为所在的什么群体感到自豪呢?那自然就是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的本地人而自豪。
它的文案里是这样写的:“阿拉上海人,两只话筒嘎山胡”。
其实这是用上海本地方言写的文案,只有生长在当地的人才能看得懂, 这也就成为了他们的排外标志。
再比如昨天说到的《经济学人》杂志,他们的定位是高端商务人士,所以阅读能力都很强,为了能够成为他们的“排外标志”,《经济学人》过去有一个文案是这样写的:
“一张海报的长度不应该超过八个单词,这是普通水平的读者一眼看去时,能接受的最大信息量。但这张海报不同,它是写给《经济学人》的读者看的。”(字都写的很小)
那么,这种“喜爱群体”的威力,在什么时候最大呢?有研究发现:当一个用户处于他所在的群体底层的时候,更加容易受到喜爱群体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排外。
研究者召集一些男性玩射击游戏,玩到一半也拉进了很多女性玩家的加入,结果发现有些男性表现了对男性的自大和对女性的歧视,你猜这些抱怨都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游戏结束后的数据统计发现,在游戏中表现越差的男性,越辱骂并歧视女性,并为自己的性别感到自豪。也就是说——一个群体的地位者,反而更加容易产生“喜爱群体”的心里。
比如之前在上海有过一个地下人行道的保安,把晚上在人行道过夜的外地人打个半死的视屏,整个过程不停的辱骂“乡下人”“外地人”等话语,这使得很多非上海的人士看过视屏后都对魔都这块地方留下的“歧视外地人的印象”。
其实,为某个城市自豪并歧视外地人的人,通常也最容易是该城市的底层人士。
所以,当面对一些消费者的时候,你还可以问自己:这些消费者到底为什么自豪?如何让我的产品成为排外的标志?
四、拒绝群体:消费者属于但内心排外的群体。(比如部分没钱的人眼中的没钱群体)
这是最后一种群体,而且也是很矛盾的群体。比如看到国内一些不好的现象然后吐槽中国人,称中国为“你国”的人心中,中国人就变成了“拒绝群体”。
应用方法也很简单:我的消费者想摆脱什么群体?如何让我想让消费者做的事(比如使用我的产品),帮他们证明,自己跟群体内的其他人不一样?
比如之前李叫兽的一篇文章《网红如何刺激打赏》就用到了一种刺激用户打赏的方式——把中国人普遍不愿意为知识付费的现象说出来,利用拒绝群体的力量:
“美国人都有知识付费的习惯,而大部分中国人虽然有钱,却缺乏这种基本意识。”(也结合了渴望群体的方法)
还有一种状况,当你的消费者在使用你的产品时,内心有负面形象(相当于拒绝群体),就可以把该群体转化成喜爱群体来解决。
比如肯德基推出了高性价比的咖啡,相对于星巴克来说消费者容易陷入一个“图便宜”的人这种拒绝群体中,他们明明属于这个群体,但却不想在这个群体。这减少了很多销售的机会。
肯德基的营销方式是把这种拒绝群体转化成喜爱群体:咖啡为了觉醒,不为凹造型。
这暗示着星巴克咖啡的购买者是追求面子、摆造型的肤浅之人,而肯德基咖啡的使用者却是“聪明的消费者”,不追求虚无的面子。
所以,你有时候还需要问自己:我的消费者,是否在消费我的产品时候自动进入了某个拒绝群体,从而减少了购买?如何把这个拒绝群体变成喜爱群体?
结语:人往往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要善于借助外力,就连古人都说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假舟楫着,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借助骑马的人,并非是原本就跑的很快,却可以行之千里路;
借助小船的人,并非是会游泳的,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擅长借助身边的事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