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给战友的点评
1、叨叨
【文章标题】
《鬼谷子》笔记——一个小白
【文章点评】
我最喜欢的两本国学书是《孙子兵法》和《鬼谷子》,不过好像这两本书在所有国学书里靠角落的位置比较多。
十多年前,我曾经读过原文,还抄写过原文,还把《孙子兵法》的英文版整理打印出来。买过很多版的《鬼谷子》解析类的书。痴迷归痴迷,我其实没只略微读懂了一点字面意思,内涵理解就更有限了。
诡辩一下!鬼谷子的弟子基本确定(概率比较大)的苏秦和张仪,战国后期他俩就是幕后玩家,都是鬼谷子自家人在斗。还有一说,孙膑和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弟子,这个概率就比较小了。如果这四个人都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家的人就把战国搅的天翻地覆,你说厉害不厉害?所以特别佩服鬼谷子。
我的理解,《鬼谷子》就是纵横捭阖(具体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哈哈)。
我最喜欢的历史是春秋战国,思想自由,来去自由,所受的束缚和约束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彼此包容共存。《东周列国志》也看过几遍,只不过记性不好,边看边忘。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是范蠡。说一件趣事,有一次我去图书大厦,看到一本范蠡传记的书,拿在手里准备买,旁边一位大学生问我蠡怎么读,范蠡是谁,我跟她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我说“西施的情人”,秒懂。
云梦泽,当年读《大秦帝国》时,就知道了云梦泽位于湖北湖南。鬼谷子留下来的就是《鬼谷子》和他的弟子,而他本人的日常生平毫无记载,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大秦帝国》里倒是有一些鬼谷子弟子们的生活气息的描述。
刚看007公众号0074月有奖征文,《别再找人要书单,你读过的书单,才是你最好的护城河(4月有奖征文,3月获得名单)》,还在思考哪本书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我好像找到了。
随着年龄、经历等的改变,选择读的书也会不一样。我们转业后的一个比较大的培训,两天八九个讲座主题,专门有一讲是《道德经》的,就是要我们放下,放下,放下!
喜欢这句话: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
意思是,与有智慧的人交谈,要依靠眼见的博广;与博文广识的人交谈,要凭借言辞犀利;与善于辩论的人交谈,要懂得抓住重点简明扼要;与高贵有地位身份的人交谈,要懂得借用他力;与富有的人交谈,要依靠利益;与地位卑微的人交谈,要依靠谦卑;跟勇敢的人交谈,要依靠果断勇敢;与愚钝的人交谈,要依靠思维的敏锐。
以前一直喜欢培根说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黄*菡
【文章标题】
【文章点评】
文章论证了自信让人成功的道理,有理有据,逻辑清楚,层层递进,好文章!
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人还是要自信一点,你都不相信自己,还能期待别人相信你吗?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自信了,才会选择积极地去面对问题和困难,才会积极行动起来,才有干劲把事情做好,最后才有机会成功。
二、战友给我的点评
这次我交的作业是:
213班没收到点评,倒是在223班收到了战友的点评。
1、杜*鹰
【我的点评】
文章内容:
这是文章表面上是介绍如何教女儿做菜,实际上是表达了对女儿疼爱之情的亲情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和谐家庭氛围。作者通过介绍教女儿做的三道菜,有中餐、有西餐,色香味俱全。女儿从第一次做饭,到后来主动帮母亲做饭,看到一个成长过程,成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 。
文章亮点:
1.标题新颖,用反语“小吃货”一方面表达了女儿的聪明能干,也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2.文笔简单朴实,对整个做菜过程描述得清晰细致,条理清楚。
3.文章中图文并茂,特别是把女儿做的一道道菜的照片摆上,让读者感到清新而温暖;
【我的建议】
1.在素材安排方面,如果能有详有略,有张有弛会更好些。文末情感抒发的时候再升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