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到毕业,从毕业到踏入社会,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可是在遇到一些问题时还是会百感交急无从下手。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你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碎片状,你自己又没有去转化成系统化的知识,进而无法迁移到在面对如何处理新的问题上来,那接下来就通过几个概念的分析和一组方法来告诉大家,到底该如何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首先说下三个关键词:“数据”、“信息”、“知识”。那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呢?举个例子,相信很多人喜欢听罗胖的逻辑思维音频,你在喜马拉雅APP里把录音下载下来,然后去听罗胖讲解的内容,最后根据罗胖的分析,你获取到一些好的观点和建议,并且用到了自己的工作里。那这整个过程里“数据”就是那个录音文件,其实数据本身毫无重量和价值,因为就是一堆比特信息嘛。“信息”就是罗胖讲解的这个音频的内容,当然很多人也只是停止到这一层面,其实还是没多大作用。“知识”就是你进一步总结和反思得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用到你生活和工作中,使其产生价值。
回到个人知识管理这个话题上来,那么做知识管理的初衷,或者说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是提高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新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说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比如你去解决一个问题,首先你需要与人打交道吧,那这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其次是用到哪些”技术方面的能力“,比如法律、金融、管理、编程等等。还有个重要的能力是你要思考如何更好的把这件事做到最好,找最合适的人,用最合适的技术,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思维方式“。
这三个维度里最重要,最难提升,也是最需要提升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能力,也就是现在很多人习惯用的一个词“心智模式”。而“心智模式”主导着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恰恰对于我们个人成长来说,小的进步靠努力就足够了,可是要想取得大的进步就需要更新观念,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心智模式,这也是个人知识管理里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那么如何提升这种能力呢?同样是四个关键词:“定”、“选”、“拆”、“建”。
“定”——确定方向。因为如果从知识的学科上来分类,这个类别多的让人害怕,所以第一步要用以终为始的思路来思考你要提升知识的领域,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提升你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
“选”——获取、过滤、分类。当确定方向后,接着就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说从书中,在生活中,通过与人交流从别人那获取,还有现在特别便捷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等。获取到知识后,需要首次过滤,即使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真正对你来说重要的内容顶多也就20%。再比如我们习惯在上网看到好文章就顺手收藏起来,同样是一篇文章里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干货,等下次你想起来之前看的某一篇文章的某个内容想找到这个内容时候,很难找出来。所以当我们把那些对自己有启发的某句话、某个观点总结后,纳入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那这篇文章就可以删掉了。把那些对我们来说有用的信息过滤完后,如何处理呢,接着就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如果你有自己的习惯和方式最好不过,比较推荐的是用云笔记(印象、有道等)这些工具。
“拆”的部分内容相对比较长,将在下一篇文章里接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