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规划,才能走的更远。于是乎在2017年定下来的个人规划是读50本书,这个计划足以对得起自己,按照时间节奏算起也不会太赶,一周读一本嘛,有的书六百多页这些细节就不要考虑了嘛。读书群里有个书友反映去年读了12本书,那是何等的荣耀啊,在群里面那是晒晒晒啊。
读《精进》之前,读的是《商业的本质》,读书的数量很能提供成就感,匆匆忙忙赶着读下本书,而忽略了读完之后对一个书的总结。总结有几个好处:
1锻炼我们对一个充斥大量信息的抽象事物的概括能力,以后不管读多长的商业报告,产品分析,诗意满满的散文,专业报告,都能从中达到抽丝剥茧高度提炼概括的本领。
2反思读书的人对该书的理解程度,反映对本书的看法,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中信息观点颇多,我们能从中关注到什么
3了解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的周边,文案编辑能力是走到都需要的,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的内容运营相当火爆,从业人员薪水颇高,羡煞寡人
说说《精进》的体会吧,这本书是在微信读书上读的,电子书的优越性是价格便宜,写笔记算方便可键盘太小打字慢。纸质书占空间,搬个家那就老头疼了,出于这方面的顾虑,把之前购买纸质书的习惯硬性的改成购买电子书了,电子书不好的地方有人反映,不易记住,这一点到不明显,不管是哪种类型,都不易记住书中信息观点。从体会深处说起,也是从昨天晚上8:14到现在在脑海里能够留下印象的输出一下
1要想做到在某一领域的突出,就必须要专注。集中主要资源 时间 精力按照二八原则进行分配,不要凡事追求完美,但一定要一两件事追求完美,完美到有癖好,保持独特的自己,不用迎合大众而抹杀掉心中所爱,即使工作的与兴趣不交叉,也要寻求之间的关联,跨界之后的能力是能够延展的,适用于多个区域,不用完全抹掉过去,保持历史的连续性。
2在精进的过程中,从核心工作区域开展工作,由中心向外延展,更能高效的完成工作,在核心工作时间区内,开启免打扰模式,一举把核心区的硬骨头拿下
3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其他的事,由单向被动变为双向的主动+被动,信息 知识 技能,三者在来回互动中转化为技能,一切知识的获取以技能为目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阶段。在知识中学习,在实践中使用,边实践边升华为知识
4先不要从兴趣开始,深入去做达到心流状态,实践了才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浅尝辄止的参与就容易妄下判断,贴上标签固定化。对一件事有没有兴趣,在做事的时候不会是痛苦的感觉,而是一种愉悦感的驱动,所以兴趣不需要毅力的坚持,而是达到心流状态后的自然而然
5边读边思考,将书中精髓联系大现实生活中进行对照比较,以发生在个人身上的事实为依据,双向交互,秒懂书中说的是不是这个理,这时候之有点头的份了
6做事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把未完成的事变成已完成的事。以结果为导向迫使人们想尽各种方式达到终点,而以过程论为导向,在单一的方法线上,结果变得遥遥无期,最主要的是没有动力。
7正视事实与观点,区分别人对你的观点的看法和对你的看法。对别人的观点分析思考,对观点抱有怀疑的态度,观点么有正确错误之分
当然书中按照作者的意思,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那为什么在最后的最后留给我的只有这些只言片语呢,因为潜意识里不自觉的采用了信息过滤,信息过滤有一套的程序化的驱动流程训练,我么有刻意去练习。大致意思是说当特意训练之后,你的思维习惯就会改变,这些都是感觉不到的。
所以刻意练习,是掌握一门技能的最好方法。在这期间需要静下心来,一门心思花在这上面,在精力心思有限的大前提下,做到专注。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精进,更好的成长的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后面几个章节在大量举例的环节采取了略过,相见恨晚,早一点读下来会不会能让现在的自己更好,换个说法,早些读可能不如现在读起来印象深刻,因为已意识到自己成长道路上走了大量的弯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日积月累留下来的,之前的自己好愚蠢好无知,大把大把的时间不好好利用就这么荒芜着无边际,现在要花大量精力与时间去做弥补。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只要你肯做,现在做来得及来得及。
备注:
想找两张有关书籍的图片贴上,凸显高逼格。平时图片类的地址是有收藏的,可关键时刻死活找不着,这反映了一个问题,生活工作中的我不习惯于定期整理归档,看过的读过的一盘散沙,整理总结归档不只是在工作的环节里,也隐藏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接下里呢?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