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翠瀛
清宣统三年,王朝覆灭,中华民国建都南京,虽壬子年缺闰,然天行润泽,好雨连绵。
商贾云集,画舫的船开始多起来,多半是苏皖的淘金者。街上的女人都疯了一样的往外跑,商店电影院新式公园到处都能看见她们,甚至有一些出头鸟抛簪子到玄武湖,以示她们对洋发卡之热衷。与此同时,不少富家子弟开始想办法从穷人嘴里抠钱,模仿着外国的资本家,指使手工艺人把钱源源不断地送到自己褡裢里。
城市家一次次什么打着起义名号的破坏,让城市废墟奄奄,而在废墟里爬出来的却是让许多人欣赏不起的洋建筑,雕栏镂梁,石刻窗花都被一堆“颜色之配用最为悦目也”的红砖洋房取而代之,下面是潮湿的泥土,顶却是涨满青荇的代表民国的哥特式的星条符号。首都计划给这个城市都植一层洋皮,尽管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中华特色建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百姓都觉得自己时髦的不行,女人开始享受旗袍露跨的放肆、男人端正西装革履的尊贵。如果时不时能去影楼照个像、茶馆边端个外文书读啊……那就有和那些阿美立卡人相差无几的能耐了。
所有人都为自己身处民国,身处民国首都而骄傲,事实上他们的确有骄傲的资本……老蒋题中华门的那一刻就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国泰民安给都城带来的稳重和心安,进而演化为不可一世的对外地人的嘲弄。
相较于多数人的浮躁,这儿有个去处仿佛不属于尘世一切喧嚣、浮华----很多乞丐围坐在城楼下一座小寺的台阶上,这里也是纳凉好去处,少不了松子树和蒋中正喜欢的梧桐,不过似乎蚊子也不少……寺牌匾已经腐烂,斜斜的挂在上面,隐约能看见翠和寺两个篆书字体,中间的却也不知道是什么字,有乞丐问当地东家乞丐,也说不出所以然,最后还是一个乞爷级别的告诉说寺名叫翠瀛。
翠瀛寺本属崇正文教区佛教司,但除了几个少有作为的小官,其他却也是地痞流氓。翠瀛寺附与清凉大寺,也是小寺的存亡之道,若想香火不灭,也要注意宣传。老派佛徒都到大寺请佛求佛,新知识青年都去新建的崇正书院求榜名,谁还会注意这个偏僻庵里供着的准提菩萨呢?
说到这个寺啊……“翠瀛无长老”,鼓楼附近信佛的老人都知道。一个小庵何来开光佛宝得道高僧?不过你要是真的误认为这寺空无一用还是需要纠正的。
传着说这里有一个法号怀禅的老和尚,具体是不是住持也不好说,但是此人尚有佛家心肠,遵守戒规,清心寡欲,无欲无求,不像外面卖艺的花和尚,吃酒嫖赌,财大气粗。也传他喜好泡门口叶子泥喝茶,睡觉前还要背一句佛经吃一口松虫蛹。到夏天会把袈裟晒到城楼上,下雨时会迅速从寺里跑出来收走。还有人说,和尚经常在雨天应雷歌唱……
关于讹传,多说无益,有知情的老头说这个和尚不知道多大岁数,但是是从北平来的,光绪二十六年还是二十七年到这里行脚停住,还说仿佛还和八国联军干过架,最后迫不得已逃到这里……
也会有人偷偷进寺里看一眼,大多都是被院里那尊掉漆的准提菩萨像吓出来,别的不多说,仅站在梁下的那个韦陀,肚子是红泥封住的,年久了,里面哗哗地流红汁。连口子铺的麻子吕来了也说这像丑的要死,连滚带爬跑出来。寺里还有一棵和寺的规模不符合的樱树,长得煞是苍老,枝条在桠上生了根,像榕树根一般垂下来,到了年岁,叶子大,果子轻,花色素,奇形怪状令人窒息。
总之就是怪寺里的怪和尚,其他的说什么也不知道了。
寺门口有一块石碑,道着:薄善佛心仍在,多福夙愿未了
故事多少,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