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时间调回到1963年,一位名为“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心理学家在美国耶鲁大学准备进行一次基于社会层面的心理学实验,后来学术界称此项实验为“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当年实验小组以报纸刊登,寄发宣传单等形式最大程度的无差别招募自愿者,其目的是保证实验对象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实验目的是:测试参与者,在受到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自身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得真实程度。
当时的邀请广告上说明了这次实验时间为一小时,凡是参加实验的人员,均会得到4.5美元的报酬(当时康乃狄克州平均时薪约为2.7美元)。招纳工作很顺利,参与人员络绎不绝,年龄在20岁至50岁不等;人员构成也十分广泛,包含了多种职业和不同的教育背景,从小学毕业到拥有学位的人都有参与,最后确定参试人员为40人。
实验人员对参与人员刻意隐瞒了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设计实验的初衷,而是被告知是在参与一个有关“体罚对于学习行为效用”的实验。实验人员还告诉参试人员,他们会被随机地赋予两种不同的角色“老师”或“学生”(实际上,参试人员只会被赋予“老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全部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助手充当。有资料显示,米尔格拉姆特意选择了一些面相和善的实验人员来充当“学生”的角色,以减少参试者的‘看着就不像好人’的主观印象差别而带来的偏差)。
实验准备……
实验地点被选在耶鲁大学老校区的一间地下室内,地下室用一面墙壁隔成了两个区域。实验开始前,米尔格拉姆对参与人员笑谈:
“哦,您真的很幸运,我的朋友,恭喜你获得了能体面的惩罚您‘学生’的权利,而您是不会收到任何惩罚的。”
“扮演您学生的人,他将会得到一份‘题目卷’,而您这份是对应的‘答案卷’,在他答错问题时候您可以用手中的电击器惩罚您的学生;以便让我们能收集到重要的数据,证明何种程度的体罚对于学习的鞭策是最佳程度”。
“您手中的控制器是一个从45伏特‘始跳’的电击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着一个电击装置,这个电击装置被绑在了‘学生’身上;当您认为‘学生’回答错误错误的时候,您就可以按下控制器,您的‘学生’就会遭受到必要的惩罚;当然,每一次的电击惩罚都会比上一次严厉一些的,请您放心这都是无害的,您必须相信我。”
准备继续……
“老师”和“学生”同时被带进房间,分别被安排在隔着那面墙的不同区域。因为那面墙的存在,他们之间看不见彼此,但是由于墙的隔音效果并不好,所以“老师”和“学生”可以用声音达到交流和沟通的效果。
(在现实的实验当中,由于饰演“学生”的角色都是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助手充当,所以这些所谓的电击惩罚都是虚假的并不存在。在隔墙另一边的假冒“学生”,会按照米尔格拉姆的指示,在接受到“电击”惩罚后给出相应的“表现”,如感到不适的闷哼声、抱怨声、怨怼声、咒骂声、尖叫声等)。
有资料显示,实验中假“学生”的具体反应如下:
15伏-60伏时(如篮球撞胸,可以忍受),发出嘟囔的不满声音;
75伏-120伏时(如拳手击打胸口,有明显痛感),开始痛叫;
135伏-180伏时(如以木棍击打胸口,难以忍受),开始敲打墙壁说:“我要退出这样没有人性的实验。”
195伏-240伏时(如以铁锤击打胸口,有受伤风险),开始频繁地敲打墙壁并且大叫:“电击要把我血管里的血都封冻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255伏-300伏时(如驴蹄踹击胸口,有可能重伤),“学生”开始拒绝回答“老师”的问题;
315伏-360伏时(如汽车撞击胸口,有致命危险),“老师”再也听不到隔壁“学生”的反应,隔壁的“学生”开始保持沉默,既不回答问题,也不再痛苦地喊叫……
435伏-450伏时,一击致命。
实验开始……
(实验当天,被安排并进行了40轮测试。)
当天40组实验中,当电击伏特数达到一定强度时,几乎每位参试者都表示了要暂停实验并开始怀疑这次实验的真实目的;有一些参试者在听到隔壁“学生”受到电击惩罚后的尖叫声时,以紧张地笑容来掩饰局促和不安;甚至还有一些人表示他可以退还参加实验的全部报酬。一旦当这种情况发生,实验人员(实验主持方)就会依照以下顺序回复“老师”:
"Please continue.(请继续。)"
"This experiment needs you to continue, please continue.(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进行,请继续。)"
"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continue.(你继续进行是必要的。)"
"You have no choice, you must continue.(你没有选择,你必须继续。)"
一边是“学生”痛苦的呻吟和求饶声,一边是实验主持方咄咄逼人的权威命令,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听从谁的声音?你会将电击提升到450伏吗?
以下就是当日40名参试者在内心挣扎后做出选择。
15伏-60伏时,无人退出;
75伏-120伏时,无人退出;
135伏-180伏时,无人退出;
195伏-240伏时,无人退出;
255伏-300伏时,有5人选择退出;
315伏-360伏时,有9人选择退出;
435伏-450伏时,有26人选择退出。
在进行这次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曾经和他的同事们探讨过这次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只有少数几个人(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百分之一)才会狠下心来不断地继续惩罚,直到最大的电击强度。但是,真正的实验结果是,65%的参试者(40人中的26人)都让惩罚的电击强度达到了435伏等级的最高的电击惩罚。
如实验结果表明,拒绝继续实验的前14名参试者,最低的也是到了255伏等级才停下来,这时,“学生”对应的既定表现该是:经过了“频繁地敲打墙壁”并且大叫“电击要把我血管里的血都封冻了,我坚持不下去了。”后的拒绝回答问题阶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参试者在实验进行期间,在实验主持方发布“命令”时,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度的紧张、焦虑、不安和惶恐;此次实验也见证了参试者们在实验中“出汗、颤抖、口吃、咬嘴唇、呻吟,手指甲都抓进肉里面”的种种表现。
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的人格侧写中表明,这些被试中没有一个人是虐待狂,甚至没有任何人格上的缺陷,在家庭中都是好儿子、好丈夫,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更有意思的是,任何一个参试者,无论他们在哪个电压等级上拒绝服从权威,人格上都没有的明显差异。难道人们服从权威的命令做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是因为其具有服从性的人格?还是取决于对权威的妥协?还是服从权威,恰是人心中的原始本能?只要土地适宜,它就会被“激发”出来?
实验过去了近60年,让我们站在现在的时间维度,尝试着还原一下参试者在那次实验中服从主持方“命令”可能的原因:
1.认为实验很重要,实验主持方的命令对实验的完成是至关重要的,协助完成实验是参试者的职责。
2.实验主持方支付了报酬,参试者认为应该尽力满足实验者的需求。
3.即使实验出了问题,责任人也是实验组织方的人,参试者只是被动的配合方。
4.参试者认定了实验室情景,认定这是“实验”绝非现实。
5.该项实验是由著名学府组织的,会有人担保实验的安全性。
6.出于对实验组织方的信任,忍受着巨大的心理折磨将实验进行下去,是一种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7.还有么?会是什么?是天使?还是魔鬼?看谁先被唤醒么?
2015年由米歇尔·阿米瑞亚德导演导演并拍摄电影《Experimenter(实验者)》就源自这项“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片长90分钟,豆瓣评分7.6分,不妨寻来看看。
后记:
米尔格拉姆在他的文章“服从的危险”(1974年)里写道:“在法律和哲学上有关服从的观点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他们很少谈及人们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我在耶鲁大学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一个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辅助实验的科学家所下达的命令,而会愿意在另一个人身上加诸多少的痛苦。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多数情况下权威者仍然得以继续命令他。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去做出几乎任何尺度的行为,而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和解释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