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想这会有一个一个大大的问号?
曾经我有一个疑问,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要学习三从四德?尽管在当下的那个时刻,每个人都给了我不同的见解,但当时的疑惑并没有因为那些答案而减少,因为我知道,那些都和我心中隐约的答案不符,虽然知道他们都说的对,可是总觉得那不是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
但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并没有什么新的见解,甚至是寻找答案,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找,因此那个时候的自己,总是寄希望于人生,是否能遇到一个答疑解惑的人,既能在我迷惑时,解答自己的疑惑,又能在某些人生的关键时刻,给到我心仪的解决方案。
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读书知识的沉淀,突然发现,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通过自己,通过知识,通过读书各种渠道的获取,且这个获取的过程,他并非在某一个点的时候,去临时抱佛脚,因为没有经过琢磨推敲,不知道其中的原理规则,总是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我想,这大概是近两年来,持续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因为当我有疑问,有迷茫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就像书中说的,想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很简单,可我们真正的目的应该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比如说那些知名人士,成功事迹,其实都是这样,他们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知道当下的自己要什么,于是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通过持续的目标,一步一步从无人问津走到总所周知,从当时的特例独行,走到了可能是一个行业,某个领域的标准。
以前,看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很直接的想知道,是非对错,但现在渐渐发现,是非对错是有前置条件的,在不同的前置条件下,这个答案可能截然不同,我想这大概是持续的读不同种类的书,所带给我的感悟。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万卷书,万里路,我想大概是从深度和广度这两个角度来告诉我们人生的规律,社会的发展史。在细想,如果一个人真的要做到读万卷书,那么,按照一个人活100岁数算,就必须达到,每人每年必须读100本书,才能在100岁的时候,达到读万卷书的可能。
如果真的是这么去分析万卷书,我想放弃的肯定不在少数,可是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万卷书,理解成尽可能的读更多的书,那么从我们完成的每一本书开始,是不是又有一个不同的成长轨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