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若晴最近生了个男宝儿,刚刚足月,全家上下都挺开心的。但是她发现当了妈,真的和少女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每天睁眼都是为着孩子的事儿转,一天24小时好像比以前短了许多。
想想少女时代的日子,随心所欲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周末还能睡懒觉。这一切到了当妈妈这会儿根本不可能了。她在一家私企上班,产假也就四个月,眼看着今年很快就要回归岗位,越发焦虑起来。
若晴担心家庭事业两头都顾不好,孩子还这么小,自己肯定大把时间是花在他身上。这个样幸福又焦虑的想法,很多职场妈妈应该都挺头疼的吧?
有这样一本书,就是专门为职场妈妈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江岚和韩老白老师在《给自己一小时》中这么说道:“我们并不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然后时间就自动节约了。”
为什么有的妈妈三头六臂,还能有闲暇时间优哉游哉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呢?区别就在这儿。这类能做到优秀时间管理的妈妈,非常重视自我的时间。因为太忙了,所以她们更加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才能把一分钟掰成3分钟过。
江岚和韩老白老师就是这样的妈妈,她们在职场中游刃有余,顾好家庭的同时还节省了很多时间进行自我精进。这本书也是她们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完成的,可见这个秘籍,只要用好了,一年就能省下365+小时专属于自己的时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位老师在管理个人事务和时间安排上,都有哪些诀窍吧。
一、给自己的时间分类
首先,你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时间分配,把活动时间按“固定”和“变动”区分开来。
我们往往感觉一天过得很快,又什么也没做,就是因为对时间缺乏感知能力。
记录并分类时间的方法能够放大我们的时间分配,看看在不同的时间块中,你能够做什么样的优化或者分解。
打个比方,每天的睡觉、吃饭、亲子陪伴,就属于固定的时间。这些时间是必须要支出的,且比较稳定,也已经形成了你自己独特的生物钟模式。
想要在这些时间上去做调整,灵活性会比较差。当然你可以选择晚睡或早起,来增加时间块。但从短期来看,身体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适应不了。
所以我们要优化的主要是变动的时间,比如做家务的时间等等。有的妈妈比较累,每天要照顾一家子的饮食起居,三餐都不落。
往往她们花在做饭的时间就要超过三个小时,像这样的时间其实是有很多优化的方法的。
总之,第一步我们要选取一个固定的周期,比如一周,来记录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并把活动的时间属性分类清楚。
二、构思时间安排
当你记录下自己的活动轨迹以后,也许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我有那么多时间用在了娱乐上!或者踌躇满志地觉得,好多变动时间都是可以合并优化的嘛!那是不是可以把好多想做的事情都排上了?
先别过度乐观,我们一起来看看可能调整的时间都应该如何分配。
你需要先问问自己,有了闲暇的时间,最想投资的事情是什么?这个目标不能是一个清单,只能是短期内的唯一一个。
比如你想在孩子3岁之前给予最高效充分的陪伴,那就全身心的投入这个事业。阅读育儿相关的书籍,帮孩子打好语言基础等等。
如果你既想带好孩子,又想完成自我精进的事情,类似于考个证什么的,那么这两件事情就会常常打架,反而会对自己的能量产生内耗。
所以,在构思时间安排的时候,我们要只专注于近期想要达成的目标,进而再去做任务的拆解。
三、搭建时间资源
第三步,你需要对你的变动时间进行调整,然后动手执行。像刚才我们说到的做饭时间的优化,就可以想想合并时间的方法。
三顿饭做起来非常耗时,主要是因为备菜、做饭、整理的工作太繁琐,而且其实每一次做饭,都会有一个“启动时间”。如果能把一天中2顿饭集中起来,比如午饭和晚饭一起做,就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日本很多主妇也是通过便当盒的方式来集中处理一日三餐,有的甚至会选择适合储藏的菜式,一口气做好3天的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做调整。比如早餐学会偷懒,前一天晚上选择预约煮粥,或者选择安心健康的外卖早餐,然后将午饭和晚饭集中起来完成。
用这样的方式,至少可以省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而想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机动时间,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适当“放权”,不要事必躬亲。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务外包给家政服务,或者请家里的长辈帮忙。当然,也需要丈夫帮忙分担一部分的家务和育儿责任。
能够交给机器来完成的工作,比如利用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烘干机等等,也能为我们节省不少时间。
总之,识别出变动时间以后,我们的优化方式可以是合并和放权转移。
四、复盘调整
最后,实施了新的时间规划以后,我们还需要接着对自己的新动向进行观察,也就是回到第一步。
这个闭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需求,不断优化时间分配,充分地体会掌控感。当一个人能够自主地分配并优化时间管理,就会从中获得成就感。这个时候,内心的能量就会非常充盈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职场女性的视角出发,给出了很多亲子陪伴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的建议,非常值得处在焦虑期的妈妈阅读。也希望每一个妈妈,都能充分享受自我,给自己留一片“自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