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烧了
一、住院
因为治疗的原因,我们需要联系住院。
这是12月8号的事。按照规定,需要凭三甲医院出具24小时的核酸证明。这是一个阴冷的下午,我们被挡在了医院门口,因为,我们的核酸已经超过24小时。我们申辩说,“我们就是来做核酸的。”没用,因为进医院必须有24小时的核酸。护士好心地指路,可以到马路对面去做核酸,然后凭“已采样”进入医院。于是,我们把衣帽紧扣,任由风吹地排着长队去做核酸。为了治病啊,先经受风寒的洗礼吧。
拿到这份权威的核酸证明,我们联系了住院部安排时间。主治医生亲切地告诉我们,“现在医院床位很紧张,只要有信息我们会马上通知您的。”于是,这天晚上的10多钟,医生发来了信息,“请明天早上到医院,我们先办理日间病房做治疗,打完针就可以回家了。”这显然是医院为了缓解患者的治疗急需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医院也太难啦。
第二天一早,我们像逃荒般地急切奔赴医院,带上准备住院的物品。当然没有忽略一件事,就是必须戴N95口罩。我理解这种口罩的最大优点,主要不是防止被传染,而是防止传染别人。到了医院,一切按住院手续办理,只字未提日间病房的事,只能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吧。手续办好后,按规定每人做一个单管核酸采样。
入院要求越严,其实大家心里反而很踏实。
实际上,病房的患者并不多,好多房间是空着的。据说是因为之前防疫要求很严,很多病人来不了。在楼层的尽头,有一个单间病房,里面并没有住人,于是出于好奇,便与护士长聊天,“这单人病房需要什么条件啊?”
“哪是单人病房啊?这是备用病房。防止有患者出现阳性时的应急之用。”
踏踏实实地开始治疗了。一切是那么顺利,一切是那么自然。
由于病房小患者加上陪护挤在一起,我照例把折叠床支在了走廊,这样空气会好一点。既然住在医院,反正我也没有准备睡安稳觉。
到了半夜,在我睡得迷迷糊糊时,只听得一阵骚动,似乎搬来了许多新患者。我头有点麻,想着大半夜的来办理住院,这些人也真够拼命。没想那么多,接着睡自己的觉。
按照以往的做法,每天都要为患者与陪护做一次核酸。可是,这个上午没有护士来采样,等着下午也没有来。一打听,取消了。不必每天都做了。更有准确的消息,昨天晚上的大动静,是因为患者中出现的阳性,连夜把其他病人撤出来了。
一方面查出病院出现阳性患者,一方面却取消每天一次的单管核酸。这是什么梗?
新患者在不断地进入病房。我们的边上也来了一位,挺潇洒的一位,不须陪护也没有什么行李。他的床位靠窗,正好的阳光洒满整个床铺。他中午吃了碗方便面,就在阳光下躺着,一个下午没有动窝。
而我们这边,两个手臂都吊上了针,加上测血压的仪器,整个人被捆绑着。难受着呢。
药物有反应加上环境的压抑,让人血压直冲大脑。这可是真的难受。叫来护士,又叫来医生。大夫检查了一下脸色,又检查了一个手的握力,询问一下自己的感觉,心里升出一个念头,“阳了吗?”
于是,护士开始忙活起来,化验血检查是否为药物作用异常,测核酸看是否阳了,立即转入备用病房,避免交叉感染。
终于也可以住单人病房啦,只是有点尴尬。不过,我们内心还很平静。听天由命吧。阳了就只能停止治疗回家啰。
这天晚餐是我们住院以来过得最自在的一次。诺大的房间,两张床,还有小茶几,小冰箱,物品柜也太宽敞了。就俩人,吃吧晚饭,还每个人洗了澡。我也不用再睡走廊了。
一切是那么好。什么治疗中的不舒服也变得烟消云散了。化验结果出来了,正常。核酸要到预计晚上11点才能出来。管它呢?过好今天晚上吧。
到了晚上九点多。护士来了。“对不起,请你们回原来病房吧。我们现在有阳性患者了。”“那我们算什么啊?”“你们只是怀疑是阳性。他们是真阳性。”
天哪。还有这等幸运。于是,我们又忙忽了一阵,回到了原病房。好在81床的患者出院了,病房内只有我们与今天住进来的那位“独行者”。一阵子兴奋,我们聊了大半会儿天,就关上房门各自睡觉了。
不多时,护士推开门说了句,“82床,你正常。”噢,我们没有阳性。放心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护士又推开了门。“83床,你是阳性。”
“你可以出院了。”这位“独行者”一脸懵,“这么大半夜的,我上哪儿去啊?”
“护士,我们怎么办?”我们也懵啊。“那你们搬到隔壁房间去吧。”我们是连滚带爬地跑了,啥行李都顾不上了带,保住人最重要啊。
第二天早上,据说后来我们楼层又出现了两例阳性。千藏万躲,千查万检,最后竟然闯进了阳性发源地,这个被认为是最安全的住院部。
经过一番激烈地权衡与斗争,还是坚持把治疗做完再出院吧。
新的患者仍在不断地入住。医院又有了新规定,新住院者只需要48小时核酸证明,不再进行单管检测了。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躺平?既然阳性层出不穷,那就别检测了。
又有了新动向。备用病房取消了,住进了正常患者。既然不查阳性了,自然也就不必隔离了。
这三天的医院防疫措施变化,就像开过山车一样,断崖式的、跳水式的,形容它是小孩的山花脸,说变就变;形容它翻脸比翻书还快。防疫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是天大的事了,突然之间像闹着玩似的,一个转身,“不玩了”。让我想起了小米与小伙伴们玩游戏闹情绪时的表现。
我们催着护士把吊针滴快一点,再快一点。打完针正是中午,不待医生午休上班,不待出院窗口结算,提起行李逃也似地就跑出了医院。
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世界啊,真是让人活得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