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感悟二

    12月3日、4日,我在孟庙镇第一中心小学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国培培训。

    12月3号上午,漯河市的三位本土专家为我们展示了三节古诗教学的示范课。三位专家的课是各有千秋,真是令我眼界大开。三节课三个学段,三种风格。

    《敕勒歌》。来自二实小的李志华老师执教的《敕勒歌》,这首诗来自二年级教材。听完这节课,我的整体感受是“干净”。从课件到板书再到老师的语言,我都能体会到这一点。我想李老师这种风格的呈现,不仅仅是源自她本人的性格,更源自平时的自我严格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以后也要锤炼自己的课堂。少重复少啰嗦,组织好自己的课堂语言。不说要做到字字珠玑了,最起码要做到简单明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潘淑亚老师执教的这首诗选自三年级教材。潘老师笑容甜美,笑声爽朗,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潘老师的字理教学非常扎实有效,令我印象深刻。这当然源自她强大的书法功底。漯河是字圣许慎的故里,在语文教学中凸显字理教学,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呀!最近几年,河南连续几年都打出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名片。而我们河南漯河的贾湖文化也刚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许慎的《说文解字》深入孩子内心,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凸显字理的教学。

  《浣溪沙》。这是六年级教材里的一篇选读古诗词,是宋朝苏轼的大作。很佩服执教者李巧华老师的“懒”。自己“懒”得板书,请学生完成;自己“懒”得表扬,请男女生对着表扬。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很佩服李老师对古诗词的热爱,课堂上她不仅对苏轼的古诗词进行了大量的拓展,在出示苏轼资料的时候,老师还不忘培养孩子阅读速度的培养。最后环节李老师展示了自己写的一首词,我想老师的热爱一定会点燃孩子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的。

      评课。卢老师在评课环节向我们推荐了朱光潜的《诗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叶嘉莹解读的《人间词话》、王荣生的《文言文怎么教》等书。卢老师强调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并提出老师们在教学时要做教学预设,而不仅仅是教学设计。卢老师的讲评可谓是高屋建瓴。王素群老师就三位专家的课进行了具体点评。王老师既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三位老师的课好在哪里,也指出了课的不足之处。王老师专业的点评可谓是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周老师的点评让我充满了力量。周老师还建议我们要让孩子在平时多背一些古诗词,多积累,这样既让孩子积累了古诗,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品质。深以为然。


    感想。其实,两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指向要多读书,不仅仅要读古诗词,还要读专业书籍。当然还要反思自己的课堂,上课时再不能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还有,记得王素群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此,才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