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笔记(二)

                    长辫子老师

    五月十三日上午,我观摩了“长辫子老师”郭雪萍执教的创意作文《我的自画像》。

  早就关注了长辫子老师的公众号“创意写作坊”,今天能够得以在现场观看她的课,真是开心。

  只见她长发及腰,戴帽,系丝巾,着大衣。她外貌的辨识度很高,正如她的别名“长辫子老师”一样。让见过她的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她。

长辫子老师在上课

    她的课热情洋溢,亮点频出。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她敞开了自己的胸怀。她拿自己当模特,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并现场教到会的所有人现场制作六页书 ,书的内容就是自己的自画像。我看到部分老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整个就是图文并茂漫画书,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被激发出来了。当然那些美术功底深的学生占尽优势,这也是“长辫子老师”学科融合的体现吧!展示后,郭老师干脆让孩子们自己主持课堂总结,孩子的总结也是无可挑剔。真是艺高人胆大。

    后期的报告中,“长辫子老师”更是口吐莲花,古今中外的诗词信手拈来。说她的创意写作坊是基于学文学科,又超越语文课堂。创意写作坊的目的是让每一支铅笔爱上写作。要让孩子自己创作属于自己的诗集。

              “干净”的 白皛老师

    学术主持人雪野老师说白皛很“干净”。这位来自深圳的教研员还真是“干净”。他不仅人长得干净,说话干净,课上得更是干净。

白皛老师执教《塞下曲》

    他为我们带来了《塞下曲》的展示课。他教孩子们读诗要押韵,并吟唱古诗。联系作者卢纶是一名文官但是因为他有很强的家国情怀,所以写边塞诗。他通过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边塞,自己也变成了将军。我们在白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历史,访问诗人,体会古人的家国情怀。一首唐诗背后的东西被挖掘得淋漓尽致。

    白老师在课后的专题报告《古诗词创意教学设计》中说,教学古诗要敢于打破五步教学法。学好古诗词,要从读开始,要回到声音样态。通过押韵、吟唱、讲究平仄地读,让孩子体会古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怀。 

  雪野老师点评白老师的课:干干净净。的确如此。他的每句话都干干净净 ,令人印象深刻。

                        魏星老师

魏老师在做报告

    魏老师的展示课是丰子恺的《手指》。抓关键词,展示丰子恺的漫画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课后,魏老师做了“统编教材呼唤大任务教学”的专题报告。他的创造性复述课文,写“微议论文”,思维导图的多种画法,写下水作文都令我印象深刻。

                        戴建荣老师

    戴老师的展示课是古诗《小池》。戴老师的课活泼奔放。他简直就是一个专业演员 ,魅力无限。他带着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诗,让学生理解诗意。又通过领着学生载歌载舞,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先秦时代。戴老师的现场感染力真是强大。他的课堂解放了孩子们的手脚,让孩子们通过舞蹈的形式理解古诗,戴老师可谓用心。通过一首古诗,引出有关池子的其他古诗,再引出中国古代的池子文化,再到《诗经》里的池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戴老师在他的专题报告《关于诗词公开课的建议》中说到,教学古诗词要重诵读,字音自带情感,并说平长、仄短、入声促、虚字读长音。要研究声音不要研究文字,并建议诵读描绘画面。他在现场教老师们吟唱的基本规则。

                  何捷老师

  何捷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展示课是《刷子李》。何老师善于“追问” ,对于学生解答的问题,他一定要刨根问底,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拒绝一望便知,张嘴就来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通过说达到训练孩子思维的目的。他的课第二大特点是课堂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何老师要求孩子们转动身体看着老师,并时不时地对学生说“过来过来” 把举手的孩子们聚到他身边进行回答问题。何老师一节课下来提问了班里所有的孩子。他还巧妙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作为“刷子李”的同行进行评价议论“刷子李”的技术,以深化课文主题。读一段传奇故事,爱一份民俗文化。何老师的课为孩子们敲开了冯骥才《俗世奇人》这本书的门。

何捷老师


                      赵志祥老师

      赵志祥是白皛老师的师傅,但他们的风格却截然相反。白皛的课很“干净”,而赵老师的课是脱腔拿调,像是在说书。赵志祥老师的展示课是《自相矛盾》。他通过变换课文的书写形式,由横版到竖版到去掉标点,又变成繁体字让孩子们认读。从中,孩子们见识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赵老师还要求孩子们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去读,还要求孩子们用河南地方方言去读,因为韩非子是河南新郑附近的人,这样更能找到感觉。课文讲完后,赵老师又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为我们讲解自相矛盾的道理。这已经是哲学的范畴了,但学生理解起来得一点也不费力。他还向孩子们推荐了《唐吉诃德》、《韩非子》两本书。赵老师的课为孩子们开启了历史知识的大门。

赵志祥老师

          樊小园老师和管建刚老师

    樊小园和管建刚这对师徒为我们呈现了别样的公开课和报告。樊老师带来的是《宝葫芦的秘密》,是一节扎实的习课堂。一节课下来,樊老师只向学生口头提问了一个问题。可以说,樊老师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许多环节的设置都用闹钟计时。作业单的应用更是大幅度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计时、作业单、高效”是这节课的关键词。

      课后,管建刚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考试成绩好一点,回家作业少一点》的专题报告。他先阐述了樊老师的习课堂一些特点,又说到家校矛盾之一的作业问题。其实老师可以通过习课堂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成绩很棒!《儿童时间管理》中说,成功不是情商、智商而是时间的利用。训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一定有成绩。其实,我今天记录的只是一些皮毛,管老师的时间管理的理念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阐述的很详细,给我的启发很大。

                        虞大明老师

虞大明老师在上课

      虞老师老师执教的是《母鸡》。他带着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体验,抓住“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让学生感受母鸡的的伟大之处,再到其他动物的伟大。让孩子们对动物们产生敬畏之情,一步一步完成单元训练目标。最后,虞老师向学生们推荐了一系列的有关动物的书籍。

      虞老师带来了《思辩课堂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的专题报告。他特意强调是“思辩”而非“思辨”。他说师生是相互成就的,要重视学生信息的输出。“思是辩的内核,辩是思的外壳;思而不辩则枉,辩而不思则亡。”并说,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是一种了不得的软实力。会说话是教师精神长相的重要部分。思辩课堂要求老师修炼自己的精神长相,要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把学生当作心上人,为孩子雪中送炭。创建向阳而生的课堂生态,鼓励孩子积极试错,老师要大度容错,巧妙纠错。老师要保障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不做话语的终结者。他还建议尽量让学生主持课堂小结。课堂上要解决掉老问题,滋生出新问题,形成无边界的课堂。在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儿童哲学,做到心中有儿童。教后反思不流于形式,在反思中成长。

    虞老师还是个锻炼达人。他戏称自己为“虞跑跑”。这里的跑是跑步的跑。懂得分享,吃晚餐半饱,坚持跑步是他一个暑假减肥四十斤的秘诀,也兑现了自己在学生面前许下的诺言。他还参加全国马拉松半程比赛,并获得名次。显见,虞老师的时间管理和身材管理都是一流的。

                      盛新凤老师

    盛新凤老师的展示课是六下语文《古诗三首》。三首诗是《马诗》、《石灰吟》、《竹石》等古诗。盛老师把制作石灰的视频、郑板桥的画、以及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和康震老师对《竹石》的作者于谦的评价引进了课堂。学生听得仔细,看得认真。

        盛新凤老师是“和美语文”教学流派的创史人。她提到语文教学要有诗意和远方。整合资源,让自己的课堂走向“和美”。

    “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一次学习,一次提高,一次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