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解释为:“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芒种,又名“忙种”,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
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每个节气十五天,当中五天为“一候”。芒种“三候”: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咏廿四节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草生芒种后》
唐·寒山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山客心悄悄,常嗟岁序迁。辛勤采芝术,搜斥讵成仙。庭廓云初卷,林明月正圆。不归何所为,桂树相留连。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时雨》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芒种》
现代·吴藕汀
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