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蓄和消费的心理

最近很多自媒体都在以90后人均负债12万等耸人听闻的数据作为标题,突出年轻一代很穷。

蝎子叔乍眼一看吓一跳,第一反应是该不会中国已经步入像美国一样不存钱先消费的时代了吧。第二反应是数据来源有问题,哪有那么容易人均负债12万。(没有第一反应数据有问题的我也是修炼不够啊,泪目)

1.负债数据的真实性


文章说90后人均负债12万,中国有1.88亿90后,岂不是一共负债24万亿?蝎子叔搜索了一番,发现所谓的汇丰银行的数据报告根本就是某平台根据一个只有500个样本的理财机构,也不是真的90后的报告改编的。松了一口气,找到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

根据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截至2017年末,全国住户部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万亿元。

剔除房贷和中长期的车贷之类,也是能体现中国人消费习惯的类别,注意看短期消费贷款只有6.8万亿,平均14亿人,每人4866元。同比增速37.9%,不错,我们是在努力消费,但是离人均负债12万还很遥远。

另一个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72.44万亿元,如果按13.95亿的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储蓄存款为51931元。

一看,又是被平均了,但是储蓄存款还是比负债要高得多。

2.90后的两种不同的消费观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发现,自己身边有两种90后。

一种每天各种买买买,各种新衣服奢侈品新玩意儿,旅游,打卡网红店,过着精致的生活,基本月光。

另一种,比较朴素,花钱理性,早早买好了房,做微商代购写作之类的兼职帮补家计,对未来有规划,存款说出来吓人一跳。

曾几何时,各大自媒体号总是在鼓吹第一种消费观念,什么要为自己活,让自己配得上这样的生活balabala,但是最后呢,没有存款,没有自己的房子,女生因为眼高手低很难找到满意的富二代/老板/有钱人+帅/高/灵魂伴侣的对象,眼看就要三十了,也没有男朋友,自己没有任何积蓄。如果一直下去,这辈子可能很难组成家庭,未来养老风险很高。

第二种可能早早就有了自己的固定对象,和对方一起努力为生活打拼,未来很有保障,稳步前进。

对比两种生活方式的未来,前一种以消费为主,后一种以储蓄为主,大家就明白哪种才是真正风险低的生活方式。



3.消费心理

还记得蝎子叔以前讲过的最大化者吗?最大化者就是一种消费心理,什么都想要最好的。

消费心理就是指消费时产生的心理活动。

那么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会有第一种什么都要买买买的心理。

1.从众心理

某几个大V号开始炫富晒奢侈品等消费习惯,因为他们掌握了网络的话语权,让他们的追随者们觉得世界应该都是这样的,产生了从众心理追随他们购买奢侈品。

2.凸现不同

大多数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买一个LV包包,当你有了,就在与其他普通人之间画了一条线,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3.攀比

这种最普遍的面子,你有我也要有,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别人含着金钥匙出生 ,自己却要用三个月工资不吃不喝甚至贷款买,这个差距看不到。

4.求名心理

大家原本都是中下层,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样,以为有了几个名牌包包就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以上大家get到了吗?

在蝎子叔看来,理性消费总比盲目消费要好,存钱比不存钱好,理财比不理财好,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就不要总被人洗脑。下期蝎子叔会专门讲讲如何不被洗脑,敬请期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Boots我就不用说了,在英国基本都会去,药妆美妆家居店,卖药,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母婴,零食。。很多。店也...
    鸭子君_2cdd阅读 3,790评论 0 0
  • 【墨竹的菜园】0277——今日特意查了一下,小满适合吃什么传统食物?小满节气后是夏季的开始,此时节宜多吃“苦”,所...
    墨竹的菜园阅读 3,258评论 0 0
  • [1] 黄金圆环 昨晚,看了一段TED演讲的视频,据说是最受欢迎的那些TED演讲中的一个,演讲者叫Simon Si...
    斜杠大叔Erazor阅读 2,656评论 0 0
  • 今天还是一如既往的点赞评论,而我学到更多的是仔细观察朋友们的圈,种种酸甜苦辣,看的心里各种滋味,但是这样让我更确定...
    FAB优优阅读 2,4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