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3:案例:孩子不好管,孩子一做作业,我就发飙、生气。
结论:关注一件事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中,但这些父母选择了发飙和生气,这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长大。这样的父母,童年时往往总是被压迫、被欺负,他们的内心就是遇到困难无处倾诉的软弱、无助的孩子。
感悟:这个观点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关联。
新知4: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感悟:使劲想。
新知5:达娜•萨斯金德《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感悟:书中多次提到这本书,下一本父母类就这个了。
新知6: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感悟:这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段就提出,然后举出一位会员的例子,接着根源,挖掘她和父母关系,然后从一个例子上升到普遍现象,挖掘背后的根源父母习惯性苛责、给孩子贴标签——最典型的例子辅导作业——父母其实也还没有长大,选择了发飙和生气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无助。
总体感悟:①自从拿起笔看书,就感觉哪里都想勾画。②虽然提取了新知,感觉整篇文章都好有道理,但是对文本整个逻辑不太清楚,然而,有些感觉到它的逻辑上是描述的几个很清晰的部分,再多花一点心思能轻松搞清楚。③不要因为读书、整理笔记,影响了陪伴孩子和生活。每天可以少读点或者安排好时间,有家庭纠纷就不好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