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我们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之一,但不当的跑步姿势对我们的运动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跑步,值得我们进行一番了解。
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步这项运动不需要任何器材和专门的场所,只要一双鞋,然后动起来就好了,看似简单易操作,门槛很低,但实际上,有很多人的跑步姿势都是不正确的。像膝盖内扣、重心摇摆、过度摆臂等,都是常见的跑姿偏差,容易导致身体组织过度负荷。这些错误的跑步姿势,会危害膝关节、踝关节、腿部肌肉、跟腱、脊柱等部位,不利于我们长期的运动健康,如果存在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调整。
那么,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身体姿势的问题。在跑步时,我们要保持身体的直立,避免身体前倾或者驼背,肩膀放松,保持头部、肩部的稳定,眼睛直视前方,尽量不要探头。
其次要注意的是摆臂动作。摆臂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在跑步过程中,摆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而不是驱动身体前进,所以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在它上面,让双手放松且自然地随着脚步摆动,再顺应平衡身体的需求做调整即可。
跑步要保持合理适度的步幅与步频。过大的步幅易导致小腿前伸过远,会让跑步者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损伤骨和关节;而步幅过小,会导致步频增加,降低跑步的速度和效率。对于普通跑步者而言,160步/分到180步/分是比较合适的步频。在跑步过程中,我们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能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频。
对如何着地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没有哪种着地方式是一定正确的。一般跑步的着地方式有三种,脚跟着地、全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每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其中,前脚掌着地可以跑得更快,适合中距离跑爱好者与追求速度的短跑者;全脚掌着地因为力分布较为均匀,膝盖也有缓冲,不易导致踝关节和膝关节受伤,但不利于成绩的提升;至于脚跟着地的方式相对省力且稳定性较好,但由此带来的关节压力却不容忽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会根据自己的体能和配速,采用三种着地方式的组合,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跑步方式选择着地的方式。
跑步时着地点要靠近身体重心。如果跑步着地的位置过于靠前,超过身体重心,膝盖被迫伸直,容易导致关节非常快地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加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当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时,跑步者的腿与身体距离更加靠近,脚触地时,腿部与地面是垂直状态。此时,跑步者的髋、膝、踝关节都是略微弯曲的,可以有效减少垂直冲击速率。
跑步的注意事项
跑步虽简单,但有些相关知识也需要我们牢记。
1、跑步并不需要复杂的装备,但一双合适的跑步鞋和一身透气、吸汗的运动服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鞋子要有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鞋底吸震力要好,这样才能减少对脚和膝盖的冲击;同时建议选择具有适合足型足弓弧度的功能鞋垫,有助于缓解跑步过程中的足部疲劳;而鞋子后跟杯要较硬,稳定脚后跟,降低足踝扭伤几率,为足部提供足够的保护。
2、热身必不可少。在跑步开始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建议先做一些简单的动态拉伸,可以拉伸小腿后侧,旋转脚踝等;正式跑步前也可以进行几分钟的慢跑或步行,让身体进入运动状态。
3、跑完后也有讲究。跑步训练结束后,不要突然停止,慢慢降低速度并再慢走数分钟后逐步停下,给身体的循环系统一些适应时间。停止后需要进行拉伸,尤其是下肢前侧后侧肌群的拉伸,放松紧张的肌肉。
经常进行跑步锻炼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和跑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率,让跑步这项运动成为我们能够长期保持的爱好,使我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