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千余年前盛世唐朝,最不缺的就是诗人,才华天纵的李白自不必言,运气差了些的杜甫也在一个世纪以后发出万丈光芒。对于他们而言,孟郊是个不被命运眷顾苦吟诗人,“诗囚”的外号也让他显得格外寒酸。
提起孟郊的代表作,一般人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一篇《游子吟》了。
唐朝尽管繁华,但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多步行街、服装店,普通老百姓穿衣服一般还是得自己缝的。我们今天穿着各种名牌服饰,却很难再感受到那种一针一线织出的爱。
母亲上了年纪,眼睛不像以前那么明亮了,双手也有些颤抖,可能连穿针都有些困难,但是一想到儿子即将远行,却又不得不连夜为他赶制御寒的棉衣。对于母亲来说,无论儿子穿得多么暖和,在她心里总担心单薄了些。
其实,有哪个母亲舍得与儿子分离呢?但是她却又不能挽留,儿子要去追逐诗与远方,怎能一直停留在眼前的苟且。母亲只能将所有的爱,缝进这一件棉衣,让它一直陪着儿子,为他遮风挡雨。
母亲上了年纪,针脚却依然细腻,她生怕缝得不够结实,儿子穿不了太久。儿子孤身在外,要是衣服破了,还有没有人愿意为她细细地缝补呢?但她心里却又非常矛盾,如果衣服一直这么结实,儿子会不会一直忘了回家呢?
但是她多虑了啊!她这一针一线,儿子都看在眼里,也开始为离别而伤心,后悔以前没有更加孝顺善待母亲。
爱情和友情都需要花时间和经历刻意地去经营,所以我们往往会觉得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惟有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我们去付出和努力就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所以最容易被我们忽略。
就像太阳之于小草,小草永远觉得接受阳光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而一旦失去才会追悔莫及。从来没有小草能够报答太阳,也绝没有人能偿还清父母的恩情。
孟郊的确没有李杜的才华,但是他着笔于母爱,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命题,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年年日日,都会有人感怀他留下的这篇作品。
孟郊还有一首名诗《登科后》,许多人一定听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写于孟郊进士及第之后,读来畅快淋漓,然而他的人生却并没有这么精彩。孟郊一生漂泊,贫苦无依,一直到五十岁才当上个小官。安定下来后,他立刻将母亲迎来同住,同时写下了这篇《游子吟》。
孟郊都已到知天命之年,他的母亲还能享几年福呢?
但是孟郊总算还来得及,漂泊半生后终于明白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并且他为后世的人们留下这一篇作品,时时警醒我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杜老师一向是以戏谑调侃的风格来讲唐诗,但是在母亲节的今天,还是不由得严肃了许多。孝顺不是嘴上说说,请大家拿出些行动吧,不要像别人说的那样: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