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时,晨晨告诉我:“老师,我的鞋坏了。”
我低头看他的鞋,鞋舌外翻,他一按一拉,边演示边嘟囔着:“粘扣不粘了。”
我让他站起来走走,加上鞋码大,脚像拖着鞋在走,走一步,整个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于是他就留在了教室。
课间操结束,我刚到教室,晨晨急不可待地说:“老师,胡小伟去翻同学书包,偷走了玩具手枪。”我一抬头,正好看见胡小伟在位置上,一脸紧张。
我思忖了一下,
“小伟,把不是你的东西拿到讲桌上吧?”他吸了一口气,像是给自己鼓劲,双肩耸动一下又放松下来,缓缓走到讲台前。
“老师,我已经放回他们的书包了。”
“你真棒!听了别人的劝告,改正了错误。”
现在想想应该奖励给他一枚芙童印章,因为他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勇敢承认错误并改正。
在小伟转身走的时候,晨晨小声说:“我看到胡小伟拿东西,我说你赶快放回去,不放回去我就告老师。他拿芙童币贿赂我,我没要。”
“小小年纪就能抵制诱惑。学会了正直。你真是棒!”我赶紧把一枚贴画贴在他的鼻子上。
小小的晨晨坐在位置上有些激动,表情显得些害羞。
小伟和晨晨面对诱惑为什么表现不同呢?我想应该是孩子们的选择问题。
面对玩具枪的诱惑,小伟完全可以和同学商量能不能一起玩,或者拿自己的心爱之物和同学交换。(当然学校是不允许带玩具的,在这里只谈喜欢别人东西这件事本身)但他选择了粗暴、不道德的方式,不经同学允许,趁人不备直接拿。
这件事让我想起《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它主要讲了:在鲈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十一岁的詹姆斯和爸爸去钓鱼,他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让他把鱼放进湖里,他不情愿放了。长大后,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当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他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他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都会遇到把钓到大鲈鱼放回湖中类似的情况,那我们可以帮他们树立做事的原则,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标准来判断:伤害自己的事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能做;破坏环境的事情不能做。这样孩子遇事会有理性的判断。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诱惑,很多选择,做为父母和老师,我们要悉心教导孩子,指导孩子做有意识、明智的选择,以免误入歧途。因为每一次的选择,累积起来构成了整个人生过程,它决定孩子是谁和可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