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广綉

我推广綉

黄连绣娘新作


这年头讲究推,推而才能广之,才拥有更多的受众。

我推广綉。原因无别,就两个字:喜欢。

我喜欢广綉的美。那是一种精细之美。一片小小的叶子,里面布满了多少个针眼,只有绣娘自己才体会得到。一个荔枝上的刺钉,竟然着上的是十几种色调,谁能体察?所以,一幅绣品花上三几个月的功夫是常有的事,就是花上三几年也并非罕见。所以,对绣品的审美,就有别于对山水字画、对艺术摄影的审美,它需要特别的用心,需要读懂其中的针法技法,甚至需要和作者有亲历其境的交流。

来自黄连的广綉传承人的大作(1)

来自黄连的广綉传承人的大作(2)


我喜欢广綉的亲和。拿绣花针的人不粗,心粗干不了细活。拿绣花针的人不躁,浮躁、烦躁哪里把握得住手下的纤纤细线。不粗不躁的人就容易亲和。绣女的细腻、温婉与聪慧,在眼下的一针一线可以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家和万事兴,建设和谐家庭,看来还得从拿起绣花针做起。

年逾八旬的黄连绣娘

能绣能诗的黄连大师级绣娘


我喜欢广綉蓄势待发的那种强劲生命力。非遗如何传承?有生命力就可以传承。我万万没想到,在一个小小的社区,振兴广綉之火让我们轻轻一拨,就顺势燃起。它唤起了50后、60后一大批绣花女的集体记忆,它让放下绣花针几十年的绣娘一下回到了青葱岁月,它让社区内外的学童也闻声而至,都想抢先在培训班上报上自己的名字。

黄连绣娘那阵势令人赞叹

非遗展廊前最扎人堆的是黄连广綉

小孩子也手痒痒起来了


我推广綉,当然首推的是黄连广綉。因为黄连广綉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央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他们读懂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优质的技艺基础他们具备了,人心思绣,一呼百应的气场他们也亮出来了。还因为,黄连广綉是手绣的代名词。在以机器代手,机绣与手绣鱼龙混杂,甚至以假乱真的时代,恪守手绣精神的黄连广綉,尤其难得,尤其珍贵,尤其值得传承。

两人共绣一画图

资历深厚的黄连绣娘

黄连绣娘小品新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