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认知

一位年轻的新手妈妈在坐月子期间花高价请了金牌月嫂帮忙照顾孩子,妈妈的奶水很少,主要是给孩子喂奶粉。月嫂告诉妈妈孩子要三个小时喂一次,年轻的妈妈很信任月嫂,所以非常严格的按照这个时间间隔给孩子喂奶粉。小婴儿出生就长得很大,胃口也比较好,不到三个小时他就饿了,他使劲地用哭声表达自己想要“吃饭”的渴望,可是年轻的妈妈就是不给孩子喂奶粉,孩子哭得满脸通红,旁边的看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也无法说服年轻的妈妈变通一下对孩子的喂养“原则”。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坚持所谓的“科学”喂养的一些条条框框,认为自己那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想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我能理解一个妈妈迫切希望自己孩子好的心情,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做了很多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的事情。可是,今天听到这位年轻妈妈的做法,我的心却感到很痛。因为当我把自己转换到那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的角度上,我能想象到孩子哭闹完全出自生命的本能在发出“求助”,他饿了,他想要有人理解他的需要,关注他的渴望,给他提供生命的能量。当他的表达被忽略的时候,他不仅在生理上会痛苦,在心理上也会留下伤痛。

孩子的语言功能没有形成之前,食物就是妈妈和孩子产生联结最直接的方式。孩子饿了,妈妈的安抚和奶水就是爱,是安全感。被及时满足生命本能需要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会在这样的陪伴中一点点形成自我效能感。

虽然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也希望给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可是,当一位妈妈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那么她给予孩子的爱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以前的妈妈没有机会享受科技普及带来的福利,可是今天的情况却不同了。想要学习,随时都可以找到资源和渠道,希望更多的新手妈妈多学习一些关于育儿的知识,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智慧判断,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适度的母爱和教育。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是他们是能够感知到周围亲人给与于的爱的,这种感知是直接、敏锐的,也是纯粹的,是通过行动和表情直接传递出来的。我听过一位专门眼睛教育的人士说过这样一个情景,他说在自己看到自己孩子的那一刻,他非常认真而真诚地对他说,“亲爱的宝贝,爸爸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是被祝福的!”当时我还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可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表达和祝福的,现在我却相信孩子可以感知到。被纯粹的爱喂养大的孩子就是天生富足的孩子,就像202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庞众望,他就是这样的孩子,所以他的心是富足的。心理学者林巨说他是出生在“豪门”,因为他的妈妈和家里的亲人给了他最深的爱,他是被爱养大的,所以即使他在物质方面曾经经历过很多困难,但是他是阳光的、积极乐观的、豁达真诚的,他有一颗富足的心。这样的孩子才是我们每个妈妈都希望的样子。

妈妈的爱是一个孩子能够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希望这份财富的给予方式是适度的,是孩子内心真正喜欢接受并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那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