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高效之人就是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且一整天都很有效率。
但这是错误的!
想要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我们的生理状况来工作
具体认知:身体影响思维的诸多方式的总称
而且身体还影响情绪,以及对他人的看法。
这个深有体会。当我觉得事情不可能时,采用了把下巴抬起,静静地站5分钟。5分钟后,我又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再则,作者并不是说要求我们每天固定2小时来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
实际上到底几个小时并不重要,等慢慢积累够了运用这些策略的经验之后,就能创造出工作四个小时或者只需十分钟的大脑颠覆状态—一切都由你当天的需求决定。
作者针对我们日常生活遇到的作为举例,再用相关的科学知识提出策略。
首先是,意识到每天的抉择点。
我们的习惯虽然给我们的大脑节省空间,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麻烦。
当我们被别人打断后,或者完成任务后,会无意识地挑选简单上手的任务开始做,慢慢地一天过去了,最应该做的事情却没开始或者没有完成。
作者提出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抉择点,为它提前计划好要做的事(自己乐意做的,而不是计划不要做的事,因为计划不去做某事往往最后会失败)。这个策略跟下一个结合起来适用也许会更好
为什么要提前计划?
因为计划一项新活动,会更容易成功
再则,管理心理能量
做事会消耗心理能量,如果在未开始最重要的事情前就把心理能量用完了,结局往往不好。
心理能量包括了情绪、自控力(心理疲劳感)
结合第一条,作者提出应该先看一下一天日程,了解自己会有什么的情绪、消耗多少能量。或者说在开始最重要的事情前,不应该安排耗心理能量的事情。
三是专注力
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就一定能专注于工作。
这是错的!
因为大脑天生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它容易被新事物吸引。
所以我们在开始做事前,把那些易分心的事物先拿开。手机就是其中之一,但要我们完全离开它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在做需要专注力的事情时,暂时离开它,或者静音(关闭消息提醒)。二是冥想,又或者是走神时不要责备自己,静静地看着它的走向,再慢慢拉回。
如果你长时间专注于一项工作,不要抗拒各种分心的事,但也不要盲目地屈服。
这里作者甚至提出“故意”走神,转换到不需要工作记忆的任务。
四是掌握饮食和运动,让自己更高效
在开始最重要的事情前,可以运动一下(作者并没有说要规律运动),让自己更高效
最后,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这本书给我提供新思路,对时间管理有了新思路,对日程安排不再那么死板。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理状况再来安排。策略也应该慢慢学,而不是一下子学。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