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够虔诚,所以彷徨。
看完了《湄公河行动》到结局又哭的一塌糊涂,彭于晏饰演的方,最后回忆里出现和张涵予饰演的高队说:“上一个掉了,这一个是糯卡,下一个是谁?”心里一恸,这是无休止的吗?
看着不断迸溅的血色,警察很傻啊,一句活捉丧失多少鲜活付出几多代价,最后迎接这些罪犯的还不就是死刑?两艘快艇相撞的刹那心提到嗓子眼,冒起黑云的一瞬鼻子酸的不行,到死都在做的不外是坚守,还有那个被一枪倒地不忘用最后一点力气按下爆破按钮的警察,连贯起来的碎片只说了一件事,信仰才真的无坚不摧。
在生命和信仰做抉择时,毫无意外的选择用生命诠释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一瞬间的本能反应里大概没有考虑是生是死吧。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总有交杂的灰色地带,就像三不管的金三角,就像视生命于无物的糯卡还是会为了拿突大发脾气,人性两扇门善恶交杂,哪天会失手推开另一扇是件说不准的事情。
在极度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时,翻开朋友圈恰巧看到帮主发圈问:帮了一个人很多次,有一天,不想帮他了。他会怎样? 骤然想到那个故事:A喜欢吃蛋黄,B不那么喜欢于是B常把蛋黄给A,有一天B把蛋黄给了别人A不高兴还指责了B。 这样的事情简直常见的不要不要的,其实不论事情对他来说是难是易,人家都没有那个义务一定要帮你的,帮了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是真的。
就像我一直认为没办法安睡的梦都算不得好梦,后面本想接不能让你安心的人都不是好人,太绝对的抹黑,还是换成了不能让你安心的人都不是懂你的人。是真的,他的信仰大概是私人利益的无条件被满足,这是一种多方面的乞讨被抛弃的不只是信仰还有尊严和脸面和独立的能力,就像是水蛭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吸血的机会。
热门话题最近总是与各种“商”相关,情商文屡见不鲜,我认同过,后来发现还真不一定就都这样。谁都没有必要非得取悦谁,也没必要因为什么抛弃做自己的机会,幽默不是刻意的,智慧也要靠积累,越是亲近越是相似因为好些人都是由于自满被抛在后面然后抱了团取暖。
爸爸总是说自己能解决就别去麻烦别人,人情会尽,人心会倦,人会变。大概有些有能力的人宁愿被讽刺吹牛皮也不愿意伸手帮忙是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现象屡见不鲜吧。人若没有信仰的活着大概才是真傻吧,那些不知道是怎么挨了枪子儿就离开了最后是不是在希望任务能够完成 而不是为了活着苟且到抛弃所有去乞讨,有句俗语叫:不蒸馒头,争口气。忽然觉得信仰大概就是那口让人挺直脊梁的气,它给了奋斗所有的勇毅,让借口退避,可能无法增加甚至缩减的生命的长度,可它让生命充满质感。
我记得小时候外祖母总说:我什么也不信,就信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