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很多家长都把教育看成是一场竞赛,总得想办法让孩子跑在别人前面:你不往前冲,别人就要超过你。
但其实,迈入社会之后,真实的社会生活更像是一场接力比赛,不仅需要你个人能力强,还需要跟其他人打配合、有出色的协作能力。而
明尼苏达大学家庭教育专家马蒂·罗斯曼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时间跨度长达25年的深度研究发现,相比起9~10岁或者是15~16岁才开始做家务的孩子,那些从3~4岁就开始参与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有更强的适应环境能力,他们跟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也更好,事业也更加成功。
主要原因就是家务劳动,向孩子们灌输了为团体作出贡献的重要性,这让他们在成年后处事更加稳重,更有领导能力,也更有同理心。
但并不是所有做家务的方式,都有这种的效果,怎么给孩子分派家务,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其中有三条建议特别有价值:
1. 选择正确的任务形式
通常,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任务都是跟孩子自己有关的,比如说“自己叠被子”或者“洗自己的衣服”。但其实,为了使孩子更有同理心,学会不仅为自己思考,我们需要将孩子的目标聚集在“照顾家庭”而不是“照顾自己”上。
比如,需要完成的家务应该包括“给全家做早餐”而不是“为自己做早餐”;应该包括“收拾客厅”而不是“收拾自己的房间”。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理解到“做家务”不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在承担家庭责任。
2. 为做家务营造积极的家庭舆论
有不少家长,自己在做家务的时候,就满口怨言。如果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会对做家务形成消极的态度。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以积极的态度谈论家务活,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踊跃地提出要主动做家务。如果家人就能有一种乐在其中的心态,那孩子们也会更享受这个过程。
3. 不给物质奖励,多给口头表扬
有的家长会认为,如果孩子做家务,你承诺给他们零花钱,他们肯定会给更有动力,更勤劳。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做家务这件事儿上,给孩子们劳务费只会弄巧成拙。假如孩子有“做家务就会给钱”的认知,那么家务活就会从“无偿的帮助”变成了一种交易。这并不利于帮助孩子培养主动帮助家人的心态。
而正确的方式是用语言来表扬孩子,如果是3~6岁的孩子,假如你“感谢他们成为一个小帮手”,那么,这能显著提升他们帮忙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