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 科普号
此篇分享的是二成志老师(韩国)跟郑会一老师(韩国)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本书将告诉我们一个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跳出阶层的方法。
(温馨提示:工程有点大,胆小者慎入,偷奸耍滑者出门左拐!)
老实说,这样的书名我是不大喜欢的。因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傲慢无礼、高高在上跟目中无人。这与我国的提倡儒家文化是相冲突的,少了些许的彬彬有礼,少了些许的温,良,恭,俭,让。
不过当我看完全本书以后,改变了我这样的认知。也许这样的起名,恰恰才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之所以这样措辞激烈,就是希望能够击溃读者那厚厚的思维阻抗层,使真理能够到达读者那能对它加以辨识的内心最深处。因为对于那些老生常谈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早已产生了免疫力,再也激不起半点让我们读书的兴趣。
看了这本书之后,也许你我都会明白,我们读的书是不是有点少。
有量的积累,才能到质的飞跃。
很可能的是我们离那个飞跃的点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书中讲到读书不是小打小闹,小孩子过家家,不是随便一说,脑子一热,努努力,熬熬夜看了两本书就晒各种感悟,图片,朋友圈。然后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生怕别人不知道的做各种宣传——你看我都读了两本书了云云。
读书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它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在没爱上它之前,需要动用我们的意志力去克制,刚开始是一个强制执行的过程。
需要我们舍弃平时玩游戏的时间,打牌看电视的时间,闲掰吹牛的时间,得把这些时间都用在看书这件事上。
此时,我们会感到不适,一种脱离舒适区的不适感,时不时的会忍不住的去拿起手机,翻翻微信朋友圈,或者做一些其它自己也不知道目的的行为,完事后,再陷入自责,懊恼,如此往复循环。
但只有把读书坚决的执行下去,尝到了甜头,让这些甜头成为我们持续下去的动力,它才会得到改善,才慢慢的无需再动用意志力。之后我们会非常主动的想做这件事情,它会融入我们的身体,我们会慢慢迷恋它,依恋它,会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跟神奇,最后彻底沦陷,上瘾……
看看老师们的故事
二志成老师,20岁开始读书,每天至少一本。对,用词是“每天”“至少”一本。
看到这个,不由的感慨这样的一些小计划:
1:从今天起,我也要做个读书人了呀,每天阅读半小时,嗯嗯,就是这样,身体跟心灵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嘛,为了遇到更优秀的自己,出发出发;
2,我要偷偷的给自己加点码,小目标定为一年12本,嗯嗯,下定决心,每月一本书。这个厉害了吧,浪里个浪,浪里个浪;
3,不行,我要甩他们十条街,一年54本,每周一本书,我要厉害死你们。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不行?希望在路上,美好在前方,嗯嗯,冲!冲!冲!(为自己感动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这样的计划是不是看着眼熟,可是这样的计划与之相比还是有7倍的差距。
那二志成老师这一计划坚持了多久呢?
答案是:7年,共计所读书目至少2500本,
27岁那年对自己的读书生活做了思考跟总结,
28岁又重操旧业继续每天至少一本书的生活……
也许这才是真正所谓爱书之人。
郑会一老师,受二志成老师的带动,也是完成一年365本书的任务之后,开始自己每天致少一本书的生活。
他们两个通过阅读,一个从住贫民区的筒子楼变成畅销200多万册的畅销书作家,一个从方便面都买不起到成了“英那韩”英语学校(首屈一指的英文学校)的校长,真正的给我们诠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含义。
他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是我们普通大众中的一员。
那他们是怎么读书的呢?
在二志成,郑会一老师看来,读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阅读的习惯,100天阅读33本书
100天读33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初始阶段培养读书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是刚开始时需要动用意志力去克制。所以为了把困难降到最低,所选书目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看你怎么开心怎么来。哪怕是漫画,杂志,小说,笑话……随你任性。把看书这件事变成一种像一日三餐一样,每天少都不了的事。
在此过程中,可能你会动摇,会怀疑读书是否真的有用;会想这是不是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努力,可能根本就不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会担心如果只是作为一种乐趣读书,那意义又何在?会思考对于一个在经济上并宽裕的贫苦大众来说,去谈培养一个读书兴趣爱好,是不是太过奢侈?会想解决现实中的衣食住行问题是不是更有意义……
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毕竟身边没有这样的榜样,没有亲眼看见通过阅读改变命运的故事,而自己的经验确是:已经读了10本书,好像也看不出自己什么实际的变化,在工作和生活上也没有任何明显的好转。
其实这只是你自己的自我认知,过程是不会背叛结果的,也许因为你的读书,你的脸上早已变得更有活力,自信,跟精神气,只是你并未察觉。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始终铭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读书,远离那些三观不正,信奉“读书无用论”的朋友,去见见那些热爱读书,并从中获益的伙伴,聊聊天,保证让自己始终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重拾读书的信心。
第二阶段:基础定向阅读,是指通过阅读100本以上和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书,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定下目标就是:做专业第一!
这个目标被很多大咖们提出来,因为现实真的就是如此,而它的效益也巨大到无法直视。圣经上说:“太阳底下无鲜事”。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前的很多前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并且把它编辑成册,你完全可以从中找到这样或那样的答案,并且从中收到启发。而且这并不比你学英语,等着什么时候用的着。如果你不是在从事外贸或者其它需要用到英语知识的相关工作,只是抱着可能有用的心态去学习,多半都难有所成。 同样的也不比你不是从事文员,会计之内的工作,你想学习某个文档软件。阅读专业书籍,是你现在即刻就能用的,你可以在理论中理解,在工作中实践检验,遇到问题在去书里寻找答案,再实践总结,如此往复,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工程还是浩大,需下苦功夫。
分享一句话:定顶乘目标,付顶成努力,得上乘结果,也是成功!
共勉!
第三阶段:加强定向阅读,是指用一年时间阅读365本自我启迪的图书。以拥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这个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只是举出了几个完成了此计划的几个读者的感悟:
姜贞子(37岁,职场白领):因为阅读,37岁成了她人生的分界线,内心感受到被安抚,从此变得平和,宁静;
金孝俊(25岁,大学生):因为阅读,他懂得了,原来工作,结婚生子,死亡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刘根龙(30岁,英语教师):因为阅读,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明白了生活中不只是你身边那些说你不行的声音,还有更多的声音告诉你,你也可以。明白了成长的路上,一点也不孤单,还有很多的同行着,领路人。
……
我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必需的
对于这个阶段,我的理解就是:我们通过前面的阅读,一定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处于某一管理层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思维也需要同步,包括看问题的角度,格局,视野,都是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我们已经需要从战术上处理事情转换到从战略上看问题了,要从大的宏观的方向分析思考问题。所以所谓的加强定向阅读更多的是指阅读管理学,心理学,励志,传记之类对人有启迪的书籍,去看到更多鲜活,感人的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
第四阶段:深层定向阅读,是指通过阅读人们古典书籍使自己成为领军人物。
这个书中也未详细介绍,这应该就是指阅读比如:《道德经》《论语》《易经》《禅学》《佛学》之类的了书籍了。
人家的故事,终归都是人家的,
你会是下一个他吗?
觉得不错,请把他分享给你认为值得被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