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田垄蚕豆花

辛弃疾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诗人总是如此敏锐。

那小小的荠菜不怕料峭春风,在野地里,田埂边,油油绿绿迎接春的来临,过几天又开出星星点点小花来欢迎春天的阳光和风雨,一株花茎上散开一簇小小白花,虽然每一簇有无数小花,但是因为太小,它根本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睛,连蜜蜂也不屑光顾它,它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可荠菜花依然开得极为努力,它用尽全身的力量于花茎之上,高高昂起头,在春风中摇曳,照亮一片春光。花未开时,它夹杂在野草中,如我这样粗心之人实在难以辨认出来。

然而于我,春天的标志却在蚕豆花。

蚕豆花和荠菜花一样,也不起眼,但不是因为它的花太小,而是蚕豆花不突出于主枝之上,它掩映在层层绿叶底下,不注意它,是会忽略它的存在的。可蜜蜂不会,蜜蜂一朵一朵编册着蚕豆花。

与桃花海棠相比,蚕豆花没有艳丽的色彩娇媚的姿态,从古至今,多少人咏叹桃花,“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人们对桃花的喜爱,是一种挣脱了漫长冬天灰暗阴冷的明媚和苏醒,蚕豆花贴着田板水坡开落毫不起眼。

与油菜花相比,蚕豆花没有那流金溢彩的黄锦气势,黄色是最为明亮的色彩,是皇家颜色,大片的明黄由不得你选择,早已明亮你的心境,而蚕豆花是杂色的,绿叶下隐隐约约透出淡淡粉紫色和醒目的黑色。与油菜花同为农作物,蚕豆花是朴素低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仅开花低调如此,当初栽种也极为容易。种蚕豆是最为轻便的农活。用点豆桩,一截顶端呈丫字形末端尖锐的短棍,右手拇指和食指扣进短棍的丫叉口,握紧,用力一戳,松软的土垄就出现一个小圆洞。丢一粒蚕豆籽在洞里。再戳,再丢,倒着身子前进,一条田埂就这样被种满了蚕豆。小时候,跟着母亲种蚕豆,我专门负责往小圆洞里扔蚕豆,我具有决定蚕豆籽的命运,长得好看圆润饱满的蚕豆,才会被我选中,才会有开花的春天。

也许是从小就亲近蚕豆的原因,我觉得蚕豆花很美。然而,喜欢蚕豆花的人不多。度娘“蚕豆花”,居然没有跳出一句古诗,也没有看到有什么文字记载。因为在花卉的家族里,它根本排不上座次,它比荠菜花还不如。

它的美需要细细品味。家在江南,春天,蚕豆花点缀在田头,在路边,在河堤上,在一切零碎的的泥土地上。江南农人是勤快的,他们容不得自家的田地荒芜,小小角落也不浪费,种下蚕豆、豌豆,花香妆扮一路春天,过一月就有清香的蚕豆饭解馋。

春在田垄蚕豆花,蚕豆花朴实大方,就象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有着大大而俏皮的黑眼睛,蹁跹在那碧绿的蚕豆叶之间。喜欢蚕豆花上的黑眼睛,极像儿童黑白分明的眼珠,那样清纯那样晶亮。想到魏晋时期阮籍的“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就是“青眼”;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对待欣赏的人,就用“青眼”。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就产生了垂青、青盼、青照、青睐这些词。人们常用“青眼有加”或者“青睐”来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那么,你看蚕豆花,蚕豆花以青眼看你,是不是对你青睐有加!蚕豆花是有个性的花。

如再俯身去看那豆花,淡紫色的花瓣旁常常有一个猫耳朵斜竖着。小时候,我们特别喜欢寻找蚕豆花旁的小耳朵,据说,找到蚕豆花的耳朵,就可以听到最想听到的好消息。然而蚕豆开满花,耳朵却是很少,所以那时每寻到一只小耳朵,我们便高兴地像捡到了宝贝一样。如今,每每遇到蚕豆花,依然习惯性地寻找秀气的猫耳朵。蚕豆花竖起耳朵,是聆听春风的呢喃吗,还是倾听春天里蜜蜂蝴蝶的甜言蜜语?

蚕豆花耳朵

走在春天的田野里,拍几张蚕豆花的照片,写几句词不达意的文字,是在追忆童年田埂上的美丽吧。

陌上蚕豆花开,缓缓归矣。

【无戒写作日更营—1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