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之——改变大明历史的太监王振和文臣于谦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继位,一年后,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太子朱瞻基继位,在位的时间仅十年。但就是这短短的十一年被史学家们定义为“仁宣之治”,是大明王朝绝无仅有的盛世。盛世何来?来自修养生息、来自清静养民。

这两位皇帝的知名度或许远不如祖先,但他们在位时奉行了一个重要的原则:不扰民,给老百姓生存下去的空间。朱高炽为靖难时被冤屈的人正名;朱瞻基时刻体谅百姓的痛苦,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但上天似乎不想给大明高歌前行的机会,随着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明进入了一个闹剧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因为一个人大明朝差点死翘翘,但幸好又有一个人横空出世挽救了这场民族的灾难。这两个人分别是祸国殃民的太监王振和力挽狂澜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于谦,正是这两个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改变了大明的命运。

一、祸国殃民的太监王振

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朱瞻基逝世,传位于年仅九岁的儿子朱祁镇,并给他选了五位顾命大臣,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五位是治世能臣,只可惜皇帝太小,对他影响更大的还是朝夕相处的老师。

朱祁镇的老师王振是个有野心没能力没道德的小人,在地方上混了很多年没有成就,自己阉割了进到皇宫成为了皇帝的老师。刚开始迫于张太皇太后(朱祁镇的祖母)和五位顾命大臣的威力,虽然暗地里一直在勾结党羽壮大自己的势力,表面上还是装装老实夹着尾巴做奴才。直到张太皇太后、三杨中的杨荣去世,杨士奇和杨溥年迈多病,从此太监王振开启了独揽大权的时代。

他广结同党,鱼肉百姓,控制锦衣卫,收了很多属下,甚至将太祖皇帝立在宫门口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移除,气势滔滔,成为了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太监。

永乐皇帝朱棣为了扼制蒙古对中原的威胁不惜迁都北京,可是始终未能改变蒙古部落重新入驻中原的野心。马哈木的后人也先当时是蒙古的太师,在先人和自己的努力下已经击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将矛头指向了明朝。正统十四年,蒙古因为虚假贸易被大明小作惩戒,也先以此为借口,兵分四路向大明发动进攻。

外敌入侵,作为任何王朝奋勇抗敌都是责无旁贷地。可是,当迎战的总策划者是胸无点墨自私自利的小人王振时,这场国家保卫战便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甚至差点葬送了大明近百年的基业。

小人王振一直怀揣着英雄决战千里的梦想,他没能力没威望带兵,但是他有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皇帝。收到蒙古进攻的边关急报,王振便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不顾无数人的阻拦,五天的时间内,召集了大军二十万人,于七月十七日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遇到了从阳和战败回来的将领郭敬。也先军队已经攻占阳和,驻守明军全军覆灭,能逃出来的将士寥寥无几。听完郭敬的描述,王振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回京。

可是在路上王振又搞出了两件事情,1、请皇帝朱祁镇带着二十万大军去到他的家乡蔚县看看;2、大军向蔚县行进了50里后,王振又下令大军原路返回,沿来时居庸关返京,因为蔚县的庄稼快秋收了,大军路过必会践踏。

对于上述两点史学家尚可以判断分析,第一条,可以解释为王振的炫耀心理;第二条,可以推断蔚县的庄稼其实是王振的私人财产,也可以解释为他就是想装高尚一次。

但后面王太监的所做所为真的只能用不可理喻来形容了。

大军经过王振的一番折腾,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还在原地打转,也先的军队其实一直尾随在后,这时他终于看清了这支军队的真正面目,立刻发动了冲击。

明军派出朱能帅五万骑兵阻击,虽然失败了但为主力部队争取到了三天时间,三天里皇帝朱祁镇和剩下的十五万大军到达了土木堡,距离军事重镇怀来仅二十五里,可是在这关键的时刻王振却站出来说: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晕倒,所有人都给我等一等。

就是这一等,等来了也先的攻击。但此时也先的兵力不及明军的一半,并没有绝对的胜算,可是猪一样的王振充分运用了自己罕见的愚蠢和只手遮天的指挥力。这场战斗的结局是:明军二十万大军最终全军覆没,无数文官武将战死,皇帝朱祁镇被俘。

这场战争的唯一收获便是:护卫将军樊忠于乱军中拼杀,在临时之前找到了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用手中铁锤将他的脑袋砸了个稀烂。

砸得实在是太好了,祸国殃民的大宦官王振终于死了,尽管有些迟了,可是对此我们只能安慰自己:如果让他继续活下去,或许会有更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来整个民族,现在这样便是天不亡大明了!

对于王振这样一个愚蠢又没有操守的太监,历史能赠与他的只有遗臭万年和后人无尽的唾骂了!

二、力挽狂澜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于谦

于谦一直视民族英雄文天祥为自己的偶像,在十几岁的时候曾写下了以下对文天祥的赞词,其实也正是他本人这一生的真实写照。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土木堡大战后,皇帝被俘、主力部队覆没、也先随时可能攻进北京城、人心惶惶,整个朝堂上哭声一片。很多人主张南迁,但有一个人却坚定地站出来怒吼:“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这便是时任代理兵部尚书的于谦,在他的影响和坚持下,代理皇帝朱祁钰终于同意迎战,用有限的时间和兵力去换取大明朝的尊严和地位。

于谦亦毫不推脱地接下了防守北京的重任。

京城精锐部队被王振带出去全部死在土木堡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二流部队,兵力严重不足并且士气极为低下。还有粮草问题,向来行兵打仗粮草先行,京城附近的通州粮仓十分充足,可是并没有兵力去运送和保护它,如果也先来了,这些粮草极有可能落入他的手中,成为进攻北京的有力保障,不少大臣建议把他烧掉。对于面前棘手的现状于谦发布了两道军令:1、自八月十九日起,大明帝国内所有可调可用之兵集结起来迅速赶往京城;2、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由通州入京,士卒各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与此同时,为防止也先利用手中的被俘皇帝朱祁镇生事,于谦和大臣们力主并促使朱祁钰继皇帝位。至此,京城兵多了,粮足了,新皇帝也有了,再加上于谦马不停蹄的准备和训练,军队的素质和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心渐渐稳定了下来,大家对胜利又有了希望。

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也先在叛徒喜宁的引导下攻破了京城的门户紫金关,直奔京城而来。此时的也先情绪高涨到了极点,之前的胜利让他相信攻入北京只是时间问题,“京城必破,大元必兴,只在明日!”

此时北京城内已经有二十多万守兵,但北京外城有九个门,分摊到每个门的兵力就没有绝对的优势了,并且蒙古骑兵战斗力和机动性都很强,必须保证任何一个门都不能被攻破。

兵临城下,大臣们提出了新的建议:敌军实力强于明军,最好的办法是坚守不出,待敌军疲惫粮草耗尽,自动就会退兵了。

可是于谦说道:坚守不出只会长敌军的气焰,大明开国数百年,坚决不做这样的缩头乌龟!随即下了军令: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锦衣卫城内巡查,但凡有穿盔甲的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紧接着他将京城九门分派给了九个将领,并称如有丢失者,立斩!德胜门是最重要的门户,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必然成为最激烈的,于谦安排的镇守者是:于谦他自己!文武大臣们吃惊了,可更令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于谦颁布了一道闻所未闻的军令,这道军令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被后来很多名将所采用,这就是: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着,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在残酷的战场上,弱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军令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最后,“大军开战之日,众将帅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所有人都只能豁出去了!只能死战退敌,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胜,必死无疑!

天真的也先在叛徒喜宁的唆使下,准备利用手上的太上皇朱祁镇生点事,但被于谦轻易地破解:今日只知有军旅,他非所敢闻!别无他法,也先正式发动攻击,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也先派弟弟博罗茂洛海率领精锐的一万大军进攻德胜门,迎接踌躇满志的这只精锐队伍的是神机营的火铳和全军覆没的命运。也先终于从幻梦中清醒过来,下达了总动员令,命令所有骑兵对京城九门同时发动攻击。可是在于谦的精心部署和守城将士门的英勇奋战下,也先没有占到一丝便宜,只得落荒而逃,身后还有一群近乎疯狂明军。

也先退到城外的大本营后,改变了自己的计划,就是利用手中的朱祁镇再换点钱财,可是于谦完全不搭理他,无奈之下他只得武力进攻,可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打也不行,谈也不行,曾经信心满满不可一世的也先到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也先改变战略准备进攻京城的门户居庸关,居庸关的守将罗通是一个机智的将领,虽然兵力不足,但是借助天气的优势,命令士兵向城墙上浇水,第二天居庸关的城墙就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冰砖。别说攻城,连个搭手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之下,也先只能下令停止攻城,在城外傻等了一个星期后下令撤退,这时守将罗通下令追击,“三败之,斩获无算”。

也先这次亏大了,可就连自己在北京城外睡的最后一晚于谦都没有让他安宁。就在那个夜晚,也先和士兵进入甜蜜的梦乡,营地一片寂静之时,远处的明军大炮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也先营地顿时陷入火海,无数士兵在睡梦中被击毙,也先带着没有做完的美梦和朱祁镇匆匆逃离了这个伤心之地。

至此,北京保卫战全面胜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或许也先心中还有满满的不解,在土木堡自己轻而易举就击败了明朝最精锐的二十万大军,为何这个主力全失的北京城却始终无法攻下?因为他忽略了人心的力量,这个力量一方面来自将领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一方面来自于谦坚定的力挽狂澜的勇气。

在这场战争中,于谦作为中坚力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采取了正确的军事和外交政策,使大明帝国从行将崩溃的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的坚不可摧,即便兵临城下仍能奋勇面对并破敌千里。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建议逃跑,有人建议坚守,但于谦却用自己的行动和号召力维护了大明的尊严。于谦原本只是一个文人,却用自己的不屈与坚定意志创造了这个时代属于谦于自己的传奇。

一个人可以改变历史,于谦就是这样当之无愧的历史缔造者!也正是幸好有了于谦,大明帝国的故事才可以继续在历史大舞台继续上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