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打麦场

不知道什么时候,麦子不再摊在麦场,而是铺满了大街小巷和柏油马路。

当联合收割机停满马路两边,不断有农民朋友和老板商量好价钱,跳上老板的车驶向自己家的翻滚着黄色波浪的麦田,忙碌开始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田间地头、家家户户因为收麦而热闹起来,往往一大块地的几户人家商量好了以后,用同一家的联合收割机,自己备好口袋,最多一天功夫,伴着落山的夕阳,麦子会出现在自己家门口的柏油路面上。

见面问的最多的话语是,“麦子收了吗?”、“打算粜给谁?”、“你家的麦子卖了多少钱?”,收麦的程序一减再减,缩减到不需要打卖场的地步。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打麦场还是爷爷、父亲和自己三代人的记忆。

爷爷那代人根本没有看到过什么是打麦机,更不必说现在流行的联合收割机。那时候,打麦必须集中在麦场进行。

往往端午节前,爷爷已经用牛拉着石磙,石磙后边绑着密密的杨树枝条,从最里圈开始,绕着圆形的场子,“打、打……打”地吆喝着老黄牛一遍一遍地转圈,压平、夯实地面,如果让打麦场光滑如溜冰场,就需要选准一个中雨后的时间,开始整理麦场。

当雨后的露珠被太阳晒干,刚碾压过的打麦场光滑似暗黄色泥鳅,紧实、细腻,在初夏的阳光下冒着缕缕热气,变得越发适合打麦、晒麦子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空气中弥漫着麦香的时候,拉着架子车、拿着镰刀、背着一大壶水的人们开始下田割麦,场景神似白居易《观刈麦》里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往往也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们小孩子则在麦田附近的山坡上放牛,抽空再割些草带回家,一定要把家里的老黄牛养得膘肥体壮好有力气碾麦子。

和《观刈麦》不同的是,爷爷他们从地里拉回了一车一车金黄色的麦子,铺满了整个麦场,也把幸福的笑容铺满了古铜色的脸庞。

父亲赶着老黄牛开始拉着石磙吱吱呀呀地碾麦子了,爷爷、奶奶和妈妈在旁边不停的翻着麦子,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把从地里拾来的一小捆一小捆麦子放在麦场边上,用光溜溜的木棍一下一下地打出麦芒里包裹着的麦子……包括牛在内,都赶在中午毒辣辣的太阳之前忙碌着。

偶尔,我喜欢在碾好的麦秸上翻两个跟头。奇怪,他们并不恼,反而笑呵呵的数我一连翻了几下,我在他们的笑声中翻得更起劲了……往往头上、衣服上沾满了麦杆和已经瘪了的麦穗。

一场麦子辗得差不多了,我赶牛去吃草。爷爷和父亲开始了用叉子挑开麦子,变成一圆麦秸垛,再把撵好的麦子扫成一堆并不纯净的麦子。

爷爷和父亲往往喜欢在这时点起一支烟,一屁股坐在麦场边,目光望着悠远的蓝天白云,眉头紧皱。

原来是树叶一动也不动……突然,树梢动起来了,风大起来了,鼓起了爷爷穿的长袖上衣,父亲的衣服像张起的帆,他们爷俩不约而同的舒展了眉头,起身扬场。

我喜欢追随着他们铲起的麦子,看着他们高高扬起木锨,麦皮子像头皮屑一样飘到远处,落到麦堆上的基本都是干净的麦子了。如果有不干净的麦穗,眼疾手快的妈妈往往会用大扫帚轻轻从麦堆上一划一划,把颗粒饱满的麦穗又集中到了一起,哥哥、姐姐则用又直又光滑的木棍不断地敲打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还喜欢在看牛吃草的同时,也来扬场、打麦子,但往往要被爷爷和父亲他们“轰走”。

当太阳挂在天空的正中,我家的麦子已经扬好摊开了。绑好牛的我最喜欢赤脚摊麦子,痒痒的、滑滑的、光光的,好不惬意。

这时候,我最希望听到的声音是“卖冰糕了,又甜又解渴的老冰棍了!”。远远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后边带着一个用棉褥子盖着的麦冰糕人,赶紧又是招手又是用两手做成喇叭型大喊着。

“买冰糕!我们这儿买冰糕!”爷爷往往会在我们的呼喊声中,从他的旧长裤里掏出一个手绢,拿出里边卷着一叠钱。

我们兄妹三人是舍不得大口吃用白糖做成的冰糕的,个个伸出小舌头慢慢地舔着吃,直到舔出了最里边扁棍子,还要意犹未尽的把已经不再有甜味的冰糕棍含嘴里许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是我们兄妹三个吃冰糕,爷爷、奶奶、父亲和母亲都是看着我们的吃相一边发笑一边大口喝着凉开水。

不断地割麦子、装满车,运到打麦场,晒麦子、碾麦子,再到扬场、晒麦子……忙过了端午节,忙到了七月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爷爷他们的脊背似乎弯成了月牙。

我们小孩子在大人回去吃饭时,往往要在打麦场上疯玩一会,捉迷藏、警察抓坏人……玩累了,有时都在麦秸垛旁边甜甜地睡着了。

最害怕的是下雨,看到没有星星的夜晚,爷爷和父亲会用一张大大的塑料纸蒙好麦子,塑料纸边上用石头或者拉麦子所用的压杆围上一圈,以防风刮走。

当晒麦子时,发现西边出现黑云,风也越刮越大时,一家大小要齐上阵,和即将来临的大雨赛跑,开始拯救麦子了。

锨、扫帚、簸箕等都排上了用场,铲、扫,往布袋里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装好后的麦子,用塑料纸盖好,一场大雨来临了。有时,来不及收的麦子会被大雨冲走……天晴以后,场边往往会出一层层绿绿的小麦苗。

直到麦子晒干,一袋袋运回了家。家家户户的打麦场里出现了好多个下圆上尖的麦秸垛。有经验的爷爷往往能够根据麦稭垛的大小和数量,推算出这一人家今年的麦子收成,误差最多不会超过两袋麦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神了!”正在吸着旱烟袋的爷爷一边接受着赞扬,一边和喜获丰收的老爷爷开始在石板上拉起了家常。

这时候的打麦场恢复了暂时的宁静,暑假以后,豆子和玉米等又会连同收获的喜悦集中到这里。

刚才讲的故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黄牛、架子车和打麦场是那时候的标配。

九十年代,父亲带领我们一家开始在场子里用打麦机脱粒麦子。开始用的是生产队的,后来是几家凑钱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的手扶车、三轮车逐渐多起来了,麦子再也不需要装得高高的,用牛拉着架子车运到麦场里了。很多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打麦机,收麦子的速度比过去提高了几乎一半。

没想到只是几年时间,农村开来了联合收割机,只需要把车开到地里,一会的功夫就变成了土黄色的麦子。

不需要再割、打麦子或者脱粒麦子了,打麦场上开始长出了青草,好多的人家干脆把打麦场改成了菜园子。

六月时节,再回老家,已很难再觅打麦场的踪迹了。

可不是吗?联合收割机多方便呀!院子里、门口都是柏油马路,是不需要打麦场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碌碡 我记事时,碌碡就默默地守在麦场边的一隅。它经历着风吹雨打,寒霜酷暑,任凭身边长满...
    A山里鹤阅读 1,666评论 1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