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7 日更26/30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我听过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尽相同,但却都有两个共同爱好,那便是:读书与运动。
运动改造大脑,读书提升认知。
读书与不读书,差别是很大的,如下图:
第一个人不读书,他只能看到生活虚浮美好的一面,无法认清事实,无知而快乐着。他的生活就在低认知闭环中循环着,当生活不如意时,他想不明白为什么,甚至不曾想过为什么,只会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或者逃避现实获得即时的快乐,不去管以后会如何。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他看到了美好的一面,也发现了生活中黑暗不如人意的一面。他看问题更清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痛苦中。
第三个人博览群书,他的认知已经超越了生活本身,看透了事物本质,懂得了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很多更好的第三选择,因此能在迷茫和痛苦中窥见希望之光。
差距一目了然。
我认为我目前属于第二种人,能看到问题的不同面,但认知不够高,因此常常怀疑自己,常常感到前路茫茫。
努力的路,还很长!
你属于哪种人呢?
我不喜欢那些读书无用论的言论,那些认为读书没用的人,恰恰是认知低的表现。
比如你觉得一个人读书读傻了,或许只是因为你的认知高度不够无法理解或者误解他的思想和行为而已;你觉得电视剧里那些憨憨的读书人,是书呆子,或许只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他的不同而已,你不愿意吃亏,他觉得吃亏是福;那些纸上谈兵的人,只是因为书没读透或者实践能力很差,而不是读书本身有问题。
另外,与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书,被定义为无用之书,也是不妥的。
其实我觉得,如果只读方法论和技巧类的书,而不知道深层次的理论和思想,反而容易迷茫。
比如育儿方法的书籍,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去读一些介绍原理的书,如儿童发展规律的书,就无法辩证地看待书里的观点,遇到方法不奏效的时候也无法灵活变通。
比如历史书,哲学书,看似无用,但它们能在关键时刻指引你走向光明。当你为当下的困境痛苦不堪时,如果能把自己摆在历史长河中,从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那你显得如此渺小,你的痛苦又算什么呢?瞬间豁然开朗。
我想说,判断书有没有用,不仅仅看它是否对我们现下的生活有直接帮助,还要看它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提升。
耐心读书,也是一种延迟满足感呦。
所以,读书有用,能带给我们思考的书都有用。
做个爱读书的人吧!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短期内没差别,但是5年后呢?10年后呢?
拭目以待。
今天,你读书了吗?
我要去读书了。
文/我若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