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而这实际上也是对民营企业发展道路提出的根本要求。
◆“高质量”革命是时代所需 主动而为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中国经济“量”的增长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向了新的维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人们的需求已经离开生存层面,转向了发展层面,这要求我们必须适应需求体系的变化,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
从国际层面看,我们依靠“量”来发展的时代也渐渐远去。中低端产品曾经在出口上的价格优势随着发达国家所谓的“反倾销”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原资料和用工成本也水涨船高,超越了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倒逼我们放弃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故“高质量发展”一定不是喊口号,而本次会议也为我们明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做了8项重点工作安排,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不难看出,在这8项工作安排中充满了机会,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抓住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用心地去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切实地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以争取成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中坚力量。
拥抱“高质量”革命的同时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据相关报道称,11月份至今出现15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将近150亿。由于违约频发,今年已经有760只债券出现大规模延迟或取消发行的情况,涉及规模高达7062.63亿元。
显然,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要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们可以看到本次会议也已经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未来要打响的三大攻坚战之首。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随着债券违约情况的密集出现,一些民营上市企业的债务危机逐渐暴露到广大民众的视线中,如保千里和龙力生物等。翻开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不难发现他们都存在不断攀升的有息债务,这导致了财务费用负担过重,并且逐步侵蚀掉了企业创造的净利润,故虽然两家公司都有着较好的营收增长,却敌不过财务费用的侵蚀效应。最终资金链断裂,债券违约,实际控制人负面信息不断也就在所难免。
实际上,依据上海中和正道这些年接受民营企业咨询和提供服务的情况看,保千里和龙力生物只是缩影而已,因为更多的企业存在这种情况,这也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而投放的四万亿刺激经济的后果。
民企可以通过“立”和“降”,远离“破”!
本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即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然而,什么样的企业是“僵尸企业”,应该被“破”?保千里和龙力生物算不算?恐怕这是极其富有争议的。
我们认为,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靠输血维持的落后产能是应该被“破”、被清理调掉的;但是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团队,能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有市场、有利润,只是暂时遇到了债务问题、陷入了担保互保困局的“僵尸企业”却是不应该淘汰的,因为他们是“可救”的!
当然,这种“可救”一定是依靠企业家自身转变思维“立”起来,并且通过市场的方式“降”杠杆。
首先,为什么说企业家要转变思维才能“立”起来?
依据我们服务企业的实践信息显示,如果企业家不转变思维,结果通常是继续老旧思维——“借新偿旧”,筑高债台,增加财务负担,致使公司内部现金流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进而造成短期兑付出现较大压力,重蹈保千里和龙力生物违约的覆辙。一旦违约出现,企业家便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应付银行、追债公司和法院,而原本应该去管理的企业生产和经营却荒废了,这是很危险的,继续下去企业不但“立”不起来,还会“倒下”。
其次,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市场的方式“降”杠杆?
当下,很多出现债务危机的民营企业在地方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往往会绑架当地政府,不得不综合考虑其破产倒闭的后果,并持续利用财政补贴和银行支持的手段帮扶企业收拾烂摊子,而这实际上不但会推高地方债务,还会延迟企业危机爆发的时间,导致危机企业最终变成真正的“僵尸企业”。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果要帮扶危机企业一定不能是填窟窿式的;而对于危机企业而言,也不要过度依赖政府,一定要采取市场的方式解决自身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会重“质”不重“量”,这是时代所需,也是我们主动而为。或许民营企业在拥抱“高质量”的革命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一定可以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中通过“立”和“降”,远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