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愚人愚语:在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本书,你会Pick哪一本?这期节目后,顺带也就看了这个链接,也觉得非常认同,近来自己阅读也是有这样的倾向,会阅读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再者,这种观点于年轻时的自己也很有借鉴意义,现在很是后悔,年轻时未熬着读。
涉及视频: 《圆桌派: 马未都说年轻人要多读书, 但有一类书最好别读, 听完理由我服了 》——B站
成功没有捷径
马爷说,市面上的哪些成功学教程都是忽悠人的,而且成功的人都不是读成功学成功的,那如果成功的人不看,你为什么要看?
给成功定个小目标
马爷说,正是因为想要将别人的钱合理合法的放到自己的口袋很难,所以赚钱不是个简单的事,也就成了成功的标准。但实际生活中,成功的标准很多。比如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
广泛自身的阅读量
回到阅读,马爷说单一型的书单,不叫读书。真的阅读,要读杂书,如科学、文学、美学、玄学、哲学、社会学、史学,有本事的还要去读哪些你没兴趣领域的书,跨领域的书。
还有年轻时多读书,一个是要多读,要过量,熬着读;一个是多读其他门类的书,给予营养,要均衡。单一类型的书读的过多,就会不可自拔。
岁数大的人阅读同年轻人读书不大一样,年轻时阅读你会代入,所以会很有想法,老来读书会更冷静客观。马爷之前是职业编辑,在报社阅读很多稿件,每份稿件类型不一样,作家风格都不一样,人生态度也不一样,如何甄别各类型作者推荐给读者是一门技术活。
写书和读书也是有差距的,没读过书的人不会写出更深奥的东西来。
写在后面
非常认可马爷说的这种观点,少读成功学或者鸡汤性质的书籍,可能在没有鉴别能力时我们不会挑选书籍,会被市面的营销蛊惑,但当你窥见一二后,就不会再想看哪些看过无痕的书籍。
对于成功的定义,这里也是一个新的心灵振动,想来就是因为赚钱很难所以一定意义上大家前仆后继将其定义为成功,但实际做圣贤更难,为何没人前仆后继呢?
关于年轻人读书这段,真是大好的建议,平日自己的阅读个人成长>技能提升>社会学>心理学传记>>传统经典>文学>经济>政治>历史>小说,较喜欢纪实文学,科幻类的少看。有时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也会去翻翻哪些藏经、词典、自然地理、音乐、美术、杂志平日不长接触的书,那会是全新的视角。
阅读是件顶好的事,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一直在阅读的路上,这就足够,不必说读万卷书,只要在思考,在成长,不论是阅读还是听书还是视频都是知识的变现。
愚氿文|画中有话|004|SZ|End
只写个人实践体味,不谈他人理论学说。 对世界持热忱之心,对生活持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