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撒哈拉之前,我总觉得这是一本很浪漫的书,不会有悲伤的故事。可是当我真正跟随三毛的视角去到撒哈拉沙漠时,除了浪漫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世间百态。
这本书讲述的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那里的人思想落后,风俗习惯也很奇怪,女孩很早被父母嫁给别人,婚嫁仪式也很奇怪,女性不愿到医院去看病,因为医生是男性。在这里,男女地位自然同我国封建时代男女地位差异相同。三毛在这里思想是先进的,所经历过看到过的东西相对于她们也是先进的。她用自己的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思想为那片封建的土地带去了新思维,为那些封建思想禁锢着的妇女带去先进的思想,试图帮助她们摆脱落后思维的控制。
在娃娃新娘一节中,落后腐朽的非洲文化让我感到不快,男性对女性的不尊重,人们奇怪的行为总是借着风俗来进行,新婚第一天对于女孩来说不是幸福,相反是让其他人兴奋觉得有趣的事情,小说里这样写到: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
荷西与三毛的爱情之所以让我羡慕,是因为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做对方喜欢的事,很少让对方扫兴,一起去冒险一起干很多新鲜的事见很多新鲜的人。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撒哈拉的故事向我展示了非洲文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作为中国人的三毛与非洲人民之间因文化差异碰撞出的故事。三毛以一个说故事的人讲述着撒哈拉地区的故事。有悲伤的有快乐的,但整本书读下来快乐更多,心情很愉悦。三毛在那里经历了当地紧张的时局,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旧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生活尽力做到最好,废物利用改善自己的环境。在我看来生活的环境舒服了,整个人的心境也会随之改善。我从撒哈拉的故事里读出了文明对于人的重要性,也读出了三毛的三观,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第一次读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对于书中的很多东西不清楚,懵懵懂懂,这一次读感觉又不相同,印象深刻的地方依旧有印象,印象不深刻的地方这次也有了新的认识。
撒哈拉沙漠教会了我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在广袤的撒哈拉中,我们是如此渺小,生命又是如此脆弱。而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珍惜当下,去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人生。生命如同撒哈拉的风一样,稍纵即逝,我们不能等待,应该敢于展翅高飞。
在书中的故事里,我们还发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虽然撒哈拉是一片荒芜之地,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真诚。主人公与当地人民交流,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好客,这让我深信,无论身处何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信任是可以跨越文化与语言的。阅读《撒哈拉的故事》让我从心底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宝贵。沙漠是一个神秘而壮美的存在,正如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无数未知和挑战。我们应该用勇气和信念去迎接它们,用智慧和善良去征服它们,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撒哈拉的风一样,敢于飞扬,敢于冒险,在人生的沙漠中活出怎样的人生。无论是炽热的白天,还是寒冷的夜晚,让我们怀揣着勇气和希望,迎接未知的挑战,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去发现我们自己独特的精彩故事。让我们在这片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用坚定的信念和温暖的心,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沙漠的生活是单调而又寂寞的。但有趣的三毛却把枯燥无味的沙漠生活过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部部惊心动魄的电影。生活本不枯燥,枯燥的是我们本身。愿每个人都能活出三毛的自由、随性、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