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人似乎老了。有句俗语叫:三十不改行,四十不学艺。这个年龄已经被许多应聘规则去除在外,不予考虑。然而实际中,要不要认清局限,安稳求生活呢?
有的人会,有的人不会。
年龄只不过反映人生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历史上岁数大取仕大有人在。这里我不想一一举例,有兴趣可以百度。无论取仕还是其它,人为之奋斗(也可以说成折腾),都是因为心里有团火焰。这团火焰未曾熄灭过,也许在过去的时日中,由于外界环境不得不暂时将火种隐藏。在某些时候,或者是一句歌词,书中的一个句子,或是身边的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会将火焰引燃。并产生一种想为之奋斗的力量。
这算是理想主义吗?
回忆二十来岁时,往往羡慕一些人的成功。当时不过是一个看过几本小说的文艺青年。不巧的是,工作地点是农村。经常想之遥遥,却为工作所困,想法不能实现。惟一坚持下来的是读书。十几年过去了,文艺青年的感性思考已逐渐被现实岁月消磨,思考问题比以前更加实际。较之以前长进的还有生活的阅历,知识的积累。退步的则是年龄增长引起的精力不够用。
我认为这不是理想主义。和从前相比,现在更能清醒的思考。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前进,需要对思路的调整,以及对积累的知识进行输出。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单靠自学,似乎困难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决定一试。
想到了以前没有坚持下来的事:考研(报了名没去考)、司法考试(两次报了名,都没去考)、消防考试(报名了没去考)
坚持下来的事:自考(专科、本科),读书,公务员考试(国考加省考大概6次)
生活有很多种,在于如何选择。可以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把特长掩盖于世相之下;可以孜孜不倦,奋力拼搏,找机会一飞冲天。尽管是否能一飞冲天无可预知,但若不动手开始,则永远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