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群里,有一个朋友说自己发朋友圈以后,发现自己非常在意有没有朋友点赞。
然后群里有很多人宽慰她,表示理解,也有人给她讲自己如何渡过那种煎熬的。
这时候,有一个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不是一个看法,而是一些列看法,关于同一个问题的多个角度和不同面的思考。显然,这位同学看待问题的高度,已经和圈内大气多数人不是一个层级了。以下是他的看法:
我有个有趣的视角和看法。我能不能理解成,你这种状态是自己被看见的期待,和人性一面的对抗。
向我上次说的,每个人都有心理的三大需求,被爱,被肯定,被需要,所以为什么别人聊到我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别人夸赞自己的时候,我们是开心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是被肯定的,被需要的。
为什么在一群人中,最高情商的不是滔滔不绝自己觉得有趣的那个人,而是让你说话,认真倾听你的人,并请你多说的人?你会觉得她懂你,她高情商,本质也是这样子,这个人满足了我们被肯定,被需要的心理需求。
至于朋友圈为什么没有人点赞,有一个视角是因为如此。我们说的东西,不是对面感兴趣的,他们感受不到被需要,被肯定。被看到。
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有光明,就有影子。当你的光散发出来的时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对有的人来说,你的光可以更加温暖一点,对有的人来说,你的光刚刚好,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你的光,刺痛他了。
这就是也是人性有趣的一方面,我们有时候都想他人好,但是有时候这个好,是不超过自己的“祝福”当超过这个阈值,就是产生嫉妒和怀疑,因为在对比的情况下,个人自己的价值被弱化了,自我价值的肯定需要人隔绝这种光以保护自己。
所以真正的高的智慧,是温其如玉,光而不耀,和光同尘。也就是无相之相。
我允许我散发自己的光,至于你怎么看我,都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我本无相,以有万相,你看到我那一面,你就配那一面。这是一个视角。
还有最后一个视角,就是选择对的位置和方向,最接近东方的位置,会最先迎接太阳的照耀,底层的挣扎和人性的弱点是最能感受的,因为不谈好坏,站在高处来看这群人儿,他们也只是在为温饱挣扎而显化出来的性,环境不同,人性的呈现不同,其实是能和马斯洛层次一一对照的。
所以,如果接受不了,就离开那个位置,去迎接能接受自己的,认可自己的就好。因为这些就是能和我们频率共振的。无好无坏。
这一段话很有深度,有思考的角度,也有解决的方法。显然对这个问题,他深度思考了,但是表达略显凌乱,我起了帮他整理思路的念头。
首先从提出问题的人的角度来看,因为没有人点赞而焦虑,这是因为自己被爱、关注、看见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是先关注情绪,再解决问题的思路)
然后再从朋友不点赞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来看又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朋友没有感受到被爱、被关注、被看见,所以他们不点赞;(我们没有找到对方的兴趣点)
第二层:有的人无法接纳他人的优秀;(接纳人性,修炼无相之相)
第三层:个体所处需求层次决定了他对事物的态度。(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层)
将自己整理以后的内容发送出去,但每一个人的看法并不相同。这并不重要 ,你不能打算用你肮脏的外表吸引别人高贵的灵魂。
所以,如果说语言是有限制的,但至少语言还可以传达思想。我们可以把语言打扮更加容易被看懂一点,让更多的人看得更加明了。
我们可能会用许多修饰语,很多支持性语言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有力。但语言泛滥也是看不懂的罪魁祸首,语言有自己局限性。
怕说得不够,却增加了理解成本。怕理解不透,却造成更大的混乱。所以,简而言之,却又造成新的误解。你说矛盾不矛盾?
话说,这样的结果也能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理解到的内容,正正好就是我们需要的。所谓误解 ,也是正好的误解。这样想,会不会更好接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