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新春,新冠疫情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年。虽然国内在“众志成城”之下疫情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但在世界范围内可谓是如火如荼,新冠确诊人数已经破亿,触目惊心。中国在不断的向欧洲、非洲等一些国家输送物资和援助,守望相助,泱泱大国之情怀,这很好。今晚新闻中的某国的一位领导在祝贺中国农历新年时说,希望世界能在牛年宣布战胜疫情。想必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吧。
因为不能出省,我们一家决定到父母家一起过年。父母住在靠近外环的一个僻静的小区,环境很好,是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夜间时不时传来烟花炮竹声响,点缀着夜空,很有过年的仪式感。女儿在一旁写作业,标题是“我的青春我的梦”,写的是音乐陪伴她成长。她要求我坐在旁边,这样可以随时得到我的建议。我也乐于这样的亲子时间,毕竟平时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儿。
这些天我会陷入沉思,原因很简单,过了农历新年,我已虚度40年,到了传统意义上该“不惑”的年纪了。沉思即是在回顾,回顾40年来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回顾之后即是展望,此生过半,下半场应该怎么过呢。近两年人们常提“不忘初心”,我那遥远的初心又是什么呢。许许多多问题涌上心头,不知如何作答,又何谈的四十不惑呢。惭愧难当。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便是我现在心情最好的写照。无论如何,在这承上启下的时候,我自以为应该留下些文字,留下些思考的。
1.
我应该算是成熟的比较晚的那类人。虽已到了四十,却远远不及“不惑”,充其量只能说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步。我希望是在一些感兴趣的领域里都能做到T型发展,即在特定的一些领域里掌握普遍的知识,什么都略懂一些,而在一些相对垂直的地方懂的精深一些。如果能“由点及面”,参悟到这个领域的一些规律和特征,那就基本上可以说有所小成。
个人对互联网产品、商业、金融、历史、心理学、方法论等领域有兴趣,不过惭愧目前为止哪个领域都还没有建树。也许是因为兴趣太杂,也许是因为花的时间还不够,好在我越来越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也觉得这句古训越来越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节奏,我依然坚信时间和复利的力量,从每天的积累和产出开始,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2.
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已经被我抛下很久了。小时候有个志向,并不是成为什么特定的职业,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便是我的初心吧。但什么是有用呢?那时候一定不会这些去深入思考,而是会想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长大报效祖国和社会,诸如此类。前一半确实是做到了。一直算是个学霸,进了重点大学,三观也比较正,帮忙他人会让我感受到由衷的快乐,坦诚的品质直到今天还是秉承着。参加工作后的多年中也一直在提升着技能,感受着进步。
直到后来,进步不再明显,目标也不再明确,有过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时候,也有体会到起起伏伏的职场。好像忘却了曾经有过的理想的抱负,被生活和工作带着走了。我坦然的接受了自己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改变不了世界,成不了英雄。我的一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必将只是一粒尘埃,是整个人类承前启后微不足道的一环。从这个角度讲,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从微观的角度讲,我却还远远没有完成我的责任。我是要给家庭、女儿、身边的一些人带来一些影响的。在我盖棺定论的一刻,我希望别人如何来评价我呢?
3.
如果要说我成功的地方,最大的成功可能就是我组建的家庭。太太和女儿是我最大的骄傲。太太很贤惠,女儿上小学起就辞职在家专心带孩子。虽然偶尔也会“河东狮吼”,但和她对家庭的付出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太太和我交流的话题,除了孩子经常是一些生活琐事。我其实是不太在意这些琐事的,于是经常边听边走神,仔细看着太太的脸,想起15年前第一次见她时的样子,再想起她有些因操劳而变化的体型,那些夹杂的白发。太太很美,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女儿是个活泼可爱的精灵,继承了我和太太的优点,出落得亭亭玉立。除了学习,她在各项才艺上表演出的天赋让我惊叹。大体上我还是想顺着她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她长大后的世界,我相信是一个凭手艺可以谋生的多元化世界了,没必要再局限在数理化。让兴趣来指引她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的动力,倒是我认为有必要在她成长过程中掌握的能力。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至少做好前一半。
4.
夜深了。春节还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