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文化之花在华夏大地绚丽绽放

随着2025年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这不仅是一个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更是“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春节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更是激发全民参与文化传承、共享文化盛宴的重要契机。

从北国雪乡的冰雕奇观到江南水乡的灯火阑珊,从大漠孤烟的雄浑壮丽到海岛渔村的渔歌唱晚,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历史与文化记忆的节日,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在四川阆中古城,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这里保存着抢寅水、亮花鞋、春倌说春、游百病等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随着春节的临近,阆中古城的街道两旁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各式各样的非遗表演和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句句吉祥话,不仅传递着节日的祝福,更让游客们深深感受到了春节文化的独特韵味。

而在山东临清,运河风情园内同样热闹非凡。火红的灯笼、热闹的年货大集、非遗大集汇聚一堂,临清架鼓、龙灯、运河秧歌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让游客们大饱眼福。此外,济美酱菜、礼服呢布鞋等非遗产品也备受青睐,成为游客们争相购买的年货佳品。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都在精心谋划,以各具特色的非遗表演和民俗活动迎接新春的到来。在江西井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全堂狮灯传习所里热闹非凡,95后的年轻人们正围着传承人林文辉学习全堂狮灯表演,希望将这一传统年俗文化传承下去。而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兰芝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曹彩霞也推出了以蛇与葫芦为纹样的20多个新样式剪纸作品,寓意福禄双全、财源滚滚。

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也围绕非遗保护传承,统筹开展了“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更让人们在欢庆佳节的同时,沉浸式欣赏传统文化之美,感受最淳朴的中国年味。

“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传承和发展春节的精神内核,赋予其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让我们共同期待,非遗之美、中华文明之美将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更加绚烂多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