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儿子睡了一早上。感赏梦梦为我第七次按摩,这次推经络不太疼了。感赏父亲为儿子洗了衣服,买了条裤子给儿子。
中午我们打算去清华北大。可是清华没开放,北大没抢到入场券,白跑一趟。爸爸脾气又不好了。
后来去了颐和园。一进园,古树假山,古楼古亭,景色别致 。石桥上站站,一条河,两岸商铺,石板路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派小桥流水、游船点点的江南景色。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挖建人工湖十五年,模仿昆明滇池,让其母随时可欣赏到远方昆明滇池之景,可见其孝心。颐和园是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公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尽管如此,它依然风彩动人。亭台楼阁,无不显示它曾经的繁华。这里曾是宫女们初一、十五的游乐购买心爱之物的好去处。
上到大殿,还有供香之处,观音、十八罗汉殿建得富丽堂皇。沿着台阶爬上万寿山,山石中古树林立,互衬着皇家红墙,金色和绿色琉璃瓦,发光溢彩。甚是美丽!
爬过万寿山,看松柏与山石相依;到了乾隆皇帝亲笔题的"智慧海"佛殿,拜佛。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智慧海出来后,就到了昆明湖。一座长堤,一座石船,一波万倾湖,景色真绝。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昆明湖的石舫更是格外引人瞩目,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据悉,此石舫乃是乾隆皇帝建。
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独特的一种水上建筑,它的建筑外形和内部结构都与舟船极为相似,故称之为“舫”。这种舫式建筑不仅可以丰富园林中的景致,还可以供人们在舫内游玩宴饮,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
不过,乾隆皇帝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并不单单是因为对“舫”情有独钟,而是还别有一番用意,这在他的《御制石舫记》中即可以看出:“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为建石舫,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
“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盘石因思奠永安。”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建“舫”之初衷,其实是想借用古训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来告诫后人“水不能覆”,并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
坐船游昆明湖,凉爽极了。不觉中到了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铜牛在昆明湖东岸,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游玩结束,虽然累啦,却余兴未尽。儿子在途中拍照,陪伴父母,亲切不躁。夏令营回来,却是有改变。虽然身上长了热痱子,奇痒无比,也能忍受!
投射儿子快乐并有动力。
投射儿子能控制好手机时间,体会生活乐趣。
投射旅游顺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