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寨石来,那可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村子,幸运源于村子周围有七八处非常适宜人饮用的山泉。比如马夹山有两处,上井沟有一处,下井沟有一处,山鸡坪有一处,寨井有两处。这些泉水甘甜可口,水里含有许多有益人类健康的矿物质,这是经过严格化验结果,它是构成寨石村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中,村人大部分都饮用的是下井沟水,它离村庄近,路面宽,驮水方便。近年来由于家家户户在院子里建有水盘和旱井,饮用的是天上的雨水,井沟再也没有骡马牛驴的影子了,在整个村子里这些牲口都绝迹了。旋耕机代替山犁,柴油机动力代替了骡马牛驴的耕地,再没有精耕细作的种植了,井坡也鲜有人迹。
下井沟一面是陡峭的柏树岭,一面是寨石村那条驴尾巴似的长长的黄土岭。下井沟夹在两天黄土岭的正中间,也是最低处,形成一个V字形状。它的正西方和西北处各有两条深谷,每逢下暴雨,井沟滩要接受从两条山谷里冲下来的山水,好几年都是把下井沟的水井给填埋,事后村里负责人组织村民清除井里的淤泥。
记忆中下井沟是美好的,村里大部分人都来这里驮水吃,那时候老老少少赶着牲口驮水,把水桶泡在井里,水桶灌满水后,捞出一只提到驴槽前,将桶里的水倒进驴槽,然后把牲口拉到槽前饮水,有的还吹着口哨示意这些牲口喝水,也许农村人在喂养牲口时发出的各种训诫牲口的声音,在日积月累中给牲口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在送粪、拉磨、驮水、驮庄稼中便能领会主人的心意,尤其在调教快成年的骡驹、马驹、驴驹、牛犊犁地时成效显著。我喜欢十来个人一块到井沟驮水,大家说说笑笑的,还能趁机在井沟玩一会,有时爬到柳树桩上捣鸟窝,打蛇,打人头蜂窝。拿石块往树枝上扔,只要它们一飞起来我们就把衣服往头上一拢,藏在草丛里,又刺激有好玩。冬天下井沟本来就是一个阴沟,白花花冰冻得严严实实的,我们一起滑冰,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其他人则在一旁幸灾乐祸地大笑不止。
七八十年代农村人生活离不开拾柴、驮水和寻草。我最害怕是一个人驮水,在没人帮助下很难把八十来斤的水桶搭上水架。所以每次驮水前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带上一根粗壮的约有一米五六的支水棍,先披上破的羊毛布袋,再拿一截长一米七八用刀割开的皮管子,搭在羊毛布袋上,护住毛驴的脊背,不至于被木做的水架磨伤,看的把驴盘胸的绳子从水架的这边绕到驴肚子对面的水架上,缠好驴臭棍。做好这一切才能万无一失。搭水时先把一头搭上,支上枣木或洋槐木木棍,空的那一头因重力的不平衡性,自然会翘得老高,支上水棍可防止水架翻了,这样很快绕过驴屁股再提起水桶,一手按住水架的一头,另一只手上胳膊用力往上一提,膝盖趁机往上一顶,在借力的作用下才搭上水。
我们农村小孩爱驮水的另一个原因是下井沟离驮腰不远,饮好牲口后,把它们拴在柳树枝上,我们跑到驮腰后滩顶,那里长着许多蛇莓,我们在夏季常常跑到那里采摘蛇莓吃,有一次在穿过驮腰坝滩时,一不小心踩到一条蛇身上,滩地里是一人多高的玉米,吓得我和蛇都在逃窜。因为都说蛇有毒,咬上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能是要了命的。因吃蛇莓而把命搭上那可太不划算了。从此以后几年我再也没有去过那里,再也没到那里摘过蛇莓。
几年没去过下井沟了,我在一次回家中专门跑到下井沟,当年的柳树遮天蔽日,枝丫交错,树桩比三十多年前粗了好多倍,陡峭的山洼上长满了丁香,鸟雀在树枝上不住地名叫。柏树岭的那条小路已没有了。井沟落寞孤寂,安慰它的只有那眼泉水,陪伴它的只有这些参天的大树。在石岩下垒的那口棺材依然在哪里,石崖下曾经放着十多捆的干苜蓿和甘草,早已不知去向。井沟还是那条井沟,井坡还是那个井坡,在下井沟驮水的人有的去世了,有的病故了,有的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有的则进城了。世事无常,山水一程。
随着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随着学校的撤并,荒芜的不是土地,而是世道人心。一条条砖铺的道路延伸到大门口,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夜晚的黑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一步步落实到位,然而十室九室空,荒草过墙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寨石没有新农村建设,缺少维修的院墙也是豁豁茬茬的,让人看了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当时间的脚步来到二零二三年,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在片长朱怡奇、第一书记刘彦亮的争取下,寨石村水上塬的项目获得批准。我村的两股水源引起争议,到底用上井沟的水还是用下井沟的水?村民分成两派,负责工程项目的人经过两地的实地勘察,详细地做了预算,上井沟因要修路,土方量大,还有许多石头需要动用炸药爆破;下井沟已有一条现成的路,略微加宽即可,而且下井沟距离村上面的水池子较近,还能节约十多根水管子。通过对比,还是觉得下井沟施工成本低,耗材小,工程造价低,就否定了上井沟水上塬的方案。
就在这年中秋后开始调运水泥、沙石子、石头,在下井沟的柳树之间建了一个容水五十方的池子,接着又在寨石村最高的打场上修建了一个容水七十方的蓄水池,抽水的柴油机是十八马力的柴油机,用的是三合泵,水管走的是枣岭坪那条路线。
十几年了,村民都吃的是天上的雨水,近几年由于春夏干旱少雨,许多村民的旱井里的水都抽去浇庄稼去了,早早的就没水了,吃水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雨水里面含有灰尘和一部分垃圾,没有井水干净卫生。水上塬的成功有利于村民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村民浇灌红薯、玉米等,间接地增加了在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下井沟又一次焕发青春的活力,又一次改变了村民的命运。它的价值在绿油油的禾苗上得到体现,它很低调,从不张扬自己,但是它的作用无法替代。因为它滋润了庄稼,也滋润了村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