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更文-7: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读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对刘良华老师的喜欢源于近两年的省级暑期研修平台课程的学习,每次自选课程我都首选刘老师的演讲系列视频,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深深吸引了我,一位充满智慧且富有魅力的老师形象跃然于我心中。
疫情居家,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多了起来,网课研修和书籍阅读成为每天必需的功课。很幸运,在读书节购书中,我寻到了念念不忘的刘老师的作品,并收入囊中。翻开目录,便沉浸其中不可自拨。这是一本融案例和口语化风格的教育讲演录,读来轻松,却处处引发我的共鸣!多年的迷惑与疑虑似乎突然被光照亮,生活一下子敞亮了起来。阅读带给我的美好启迪和满满的愉悦感,充盈、激荡着我澎湃的内心。
“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的心中的影响,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我深以为然,很多教师执着跋涉在专业发展的修行之路上,但人格魅力这种隐形的能量和个性特质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或简单外显化的一概而论。
教师应该具备的智慧包括:课程智慧(备课)、教学智慧(课堂)、管理智慧(学生管理)。
关于课程智慧。真正出色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补充和更新教材。好的教师必须考虑课程问题,首先改变教材,然后才能改变教法——即课程智慧。
关于教学智慧。一位好的老师应该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他有教师应该具备的精神气质——高雅、睿智、亲和、自信,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容易被他的精神力量和激情感染。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智慧的?刘老师打了几个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这几个比喻,向我们揭开了“授业、解惑”的秘密:一要反馈并矫正,二要注重整体教育(知识的整体结构),三要引起主动学习。
关于管理智慧。“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刘老师结合魏书生、万玮管理以及鲁迅求学的案例总结出: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要有一些管理技巧,还要有威信。
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富有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生活情趣。“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对待任务我们要“创造性的执行”,把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圆圈工作),即富有工作精神。“乐观心态”包含了学会宽容与赏识。教师要时刻让自己有欢乐感,同时也能够让他的学生有欢乐感。而这种欢乐感来自于:过有情趣的生活,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那我们的作品是什么呢?——上一堂好课,有一个好学生,今天把一件事做成。
最后刘老师提到教师要通过行动研究促进专业成长。教师的行动研究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习、行动、发表。刘老师提出:“教师的成长可以有途径,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学习大量地充满默会知识和隐形学习”。拜师、阅读和进修构成了“教师学习”,只有那些有阅读习惯、有学习习惯的教师,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动,才有可能进入行动研究的状态。教师阅读导致教师行动。行动研究一般涵盖了“开发校本课程、校本教学研究、校本管理研究”等,无论是哪个方面,我们都应该记住:它是教师自己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改进教学实践、周全系统的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发表或公开。简而言之,行动研究的四个关键要素就是:教师参与、改进实践、系统思考、公开发表。教师发表除了学术期刊,日常坚持写博客非常重要。做博客是对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行动习惯的一种考验,一般包括三种:读后感、观后感、做后感,换种说法也可称之为:阅读日志(阅读笔记)、观察笔记、行动研究笔记。“写好的行动研究报告就有一种‘自传感’:就像写自传一样把它叙述出来”。
“最好的教师可能是那些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和焦虑从而掌握了技能和知识、增长了智力的人们。”(选自沈旎老师的读书笔记)
“读一本书,像遇到一位朋友,真正的感情往往经历挫折,甚至经历某种冲突。”
“如果你不把你做的事情发表出来,你的行动研究、你在课堂里面的改变就可能坚持不长,你就不会长久的改变你的课堂。”
很高兴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给迷茫和懈怠中的我注入了一剂良药,让我在清醒中更好的审视自己,在独立分析和自我批判中坚定了前行的方向。谢谢刘老师带给我的人生启迪,因向往之而不断执着前行!
(张杰芳于2020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