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一会儿就到了。”
“嗯。”
恍惚间,我看见窗外的霓光闪烁,分不清是在哪里。好像这四年来一直看着的光景,不曾用心去留意,却早已刻进了记忆里,在某些时候跳出来提醒我它的存在。
迷迷糊糊中,我呢喃一句:
“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29号本想通宵,可是瞌睡虫早早来袭,写了一半的字,最后还是睡着。
就像很多本来想做的事,最后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无法成行。
一直吐槽的饭堂菜式,经常被“加料”而且价格能与外卖“齐飞”,但还是想再体会一次扎堆在众多小鲜肉中边和同学天南地北聊天边大快朵颐,可最后我还是没吃上水饭二楼闻名的小炒(你懂一个吃货的心吗?强迫症啊有木有?)。
说好的最后一晚要带啤酒花生上天台看电影,看星星看月亮谈哲学谈诗词歌赋,最后因为不知道看哪部电影没买啤酒没买零食而作罢。
没完成的心愿又何止这些,
打算在毕业前再去图书馆看看那些没读过的书,和正在奋战期末考的师弟师妹并(xing)肩(zai)作(le)战(huo);
本想把整个校园走遍,最后只匆匆逛了些地方,也没有拍出“日月星辰广工单身汪和你”系列;
没有在校道上跑步,再次感受清晨的阳光投射下来的树影斑驳,看着老人家健步如飞自愧不如;
曾计划好毕业前上楼顶烧烤,连跟谁借烧烤炉都想好了,拔特;
理由我们可以找很多很多,归根到底只是面对“毕业”这个必然到来的家伙时因结局无法改变而产生的随缘心态。
有太多的“想要”“打算”“计划”,殊途同归的是“遗憾”。
就像“但是”有千千万,却换不来一句“如果”。
用“如果”造句的话,恐怕有很多。
而我一直没得出答案的是: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穿梭回校园过一天,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时间是残忍的,而习惯是可怕的。
29号晚上上完课回学校,坐地铁到天河客运站,却在出了3号线后,不由自主地出站并走过对面马路乘坐30路,就像被什么力量牵引着一样,走之前一样的路线。直到车开动,才惊觉今天不是打算在天河客运站转6号线到长湴然后再坐车的吗?
我毫不怀疑,当某一天坐3号线到了天河客运站,会依旧不由自主出站坐车回到龙洞,到了校门口才发现:诶,我为什么会回到这里?
“对不起,您的账户不存在。”
收拾东西时,看到曾挂着宿舍钥匙的钥匙圈只剩下铃铛,以往揣在包里是钥匙碰撞铃铛发出的清脆声音,如今却只剩下孤零零的铃铛。
交出钥匙那一刻心里像丢了一块,意味着我们真的要离开了。就像你养了四年的猫因为房东禁止养一切动物而不能带走、栽种了几个月的多肉因为行李太多无法塞进车子那样,满满的不舍,舍弃的感受异常压抑。
是的,本人患有深深的怀旧症。
就算闭着眼睛,依然能看到那熟悉的场景。
阳台对面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树还有足球场,下楼左转是通往内区的路,而右转左转左转再右转直行就是水饭和图书馆。
每天把我们吵醒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对面广司警一如既往风雨不改的广播声和训练呐喊声。我们睡眼惺忪地坐起来,问“几点了”,发现才七点钟又倒下,含糊不清地说着“我再睡一会儿”。
通往内区的校道中午总是有社团机构的干事排成一排,齐刷刷地喊话,每次都把我们这些老人吓出心脏病。刚升上大二当师兄师姐时还会装嫩,师弟师妹派传单给我们时会窃笑,心里暗爽。到了后来混杂在小鲜肉堆里会尴尬无比,别人派传单都不好意思再接,觉得老人家参加这些活动就不适宜了。
但其实,因为这样而错过了很多乐趣。
毕业前几天看到很多朋友感伤,
我在空间写着:
我打赌,我不会哭的。
确实,送走一个个室友时我没哭,独自重走一遍校园时我没哭,走出居住了四年的宿舍时我没哭,连车子开始驶离G区,宿舍越来越远时我都没哭,却在差不多离开校门我说“等一下,我想在校门拍张照”时鼻子酸了,但我还是把眼泪忍回去。
我真的像之前那么多次毕业一样,不哭。
可是,在车子重新发动,学校已在背后快看不见了,我无意中望向窗外,霓虹灯“龙洞”二字一闪而过时,我终究还是没忍住眼泪。
我想起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看到“龙洞校区”心想这地方估计在荒郊野岭,以后四年就成了山顶洞人,心里惴惴不安,在报道之前就去踩点,看到龙洞步行街人烟鼎盛(?),商贩热情洋溢的脸庞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最后在确认校园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后放下心头大石。
心想:还好还好,我们的大学一定会很精彩。
我仿佛看到报道那一天太阳特别毒辣,管院楼下挤满了人,老师的脸总是挂着友好的笑容,引导的师兄师姐热心得甚至帮你拉行李,爱子深切的父母为孩子忙前忙后。我第一次领到属于自己的钥匙、饭卡和水卡,还买了一套特别耐穿的军装。那一天的我们心里填满紧张又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我仿佛看到清晨寒冷得结冰的冬天,我们差不多六点起床,匆匆忙忙地穿上军服戴上帽子睡意朦胧地往操场跑,因为纪律松散被罚做俯卧撑,蹲到脚软的痛苦表情我还记得,却也记得晚上拉歌时的欢乐有趣,那八班的不知叫什么乐队在我们营火了。
我仿佛看到第一次过女生节,校园里一片喜庆(?)景象,当初得知女生节是被戏称为“和尚庙”的广工的特色时,暗想这“独得恩宠”的感觉一定爽翻了,虽然我错过了那些浪漫的时刻,却还是享受了五天的免费早餐以及宿舍楼下天天有人喊口号的“起床闹铃”。
我还记得我们大一时饭堂还不是现在这般高大上模样,尤其是内饭,桌子还是水饭的那种,椅子之间挤得要死,瘦子都很难经过;空调就别奢想了,风扇吱呀吱呀转动根本没风,每次吃顿饭都热得像从水里捞起来,喝汤发现水越喝越多,队伍排得超长还混乱得让人没有吃饭的欲望,唯一好的地方是那时候包子很便宜还比脸大。2013年暑假,为了迎接新生,饭堂重新装修,桌椅漂亮多了,还破天荒地装了空调,内饭顿时魅力指数上升。
热水打卡机也曾更换,大一时每个月有20元补贴,一次刷卡5毛钱热水随意用,冬天的热水总是“温暖如初”还姗姗来迟,夏天的热水却像麻辣烫,换了新机后一个学期补贴60元,每次使用无提示,总是不够钱用。唯一不变的是热水停止供应时间永远是23:30。
我仿佛看见无数师兄师姐来宿舍扫楼(师兄不能扫G区),向我们描绘灿烂蓝图时的坚(hong)定(pian)表情,我们一愣一愣地收下所有传单,并开始转战于各种机构的初面复试三面N面,见过学生会社联初面的排队盛况堪比等待抢购苹果的爱疯迷。也曾为收到通过短信而欣喜,当然免不了没通过的失落和苦闷。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升国旗,我们穿着毫无美感的校服在圆形广场集中,在国歌声中,众人目之所及处是冉冉升起的朝阳,照亮我们的脸庞。吐槽校服难看也许不会再穿一次最终校服却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因为2011~2015届的刚好组成了五福娃。
以前快递的领取点是在图书馆楼前而不是高场和图书馆背后,每到9:50和11:45,圆形广场一带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快递,那场面壮观得如同集市,所以在一大堆包裹中寻找自己的那件成为最头痛的事,没有之一;如果有,那就是在不同快递公司中找出自己那几件。后来因为说在图书馆前领快递不安全而搬到高场,那时还闹出点小风波。
这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清晰得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一样。我们在成长,学校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深爱这里,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有回忆。在这里,
我看见笑靥如花的你,
看见佯装要揍他的你,
看见嬉皮笑脸的你,
看见因为想家而落泪的你,
看见羞涩得耳朵红了的你,
看见低头拨弄吉他浅唱的你,
看见早晨在小路大声读英语的你,
看见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你,
看见舞台上优雅旋转的你,
那些主角,或许是你,是我,是他,是她。
曾经,某些青春故事在上演,
如今,已经落幕。
学校,包容了意气风发肆意闯荡青春的你我。
最后收拾宿舍时,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得不舍弃,
或许,能带走的只有回忆。
还记得,刚来到学校时感叹校园真大,分不清教学楼学院楼行政楼,不知道这条路通往哪那条路连接什么,逛了一周后新鲜感消失殆尽,感觉20分钟就能逛完整个校园。后来有朋友来玩时,向他们介绍学校时发现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三两下就说完了,介绍龙洞街哪里有好吃的还比较有意思。
上了大三,尤其是大四,变得越来越懒,能不出门则不出门。念叨G区到内饭的距离遥远到要走上7、8分钟,所以不再去饭堂吃饭,而是成为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的常客;走出校门差不多20分钟,所以没什么事都不会出去,买菜买水果买好几天的,买日用品逛超市或上天猫囤货,期望快递、外卖能送货上楼。回想起来,这两年在校道上走的次数屈指可数,对学校里四季风景变换的感知还不如GDP上涨。
曾经埋怨距离怎么这么远,到了毕业时才懊恼为什么之前不多逛逛校园,不多看看每一条路?
所以,在最后一天,
我重新走了一遍校园,
看看那些曾经的故事。
16:25
从内区开始
17:30
以G区结束
每一个角落,仿佛都看到曾经的影子。校区其实不大,但回忆太多,每走一步,都希望这一段路程延长再延长。
从此,我们向别人提到学校时,
不再用简单的“广工”,而是“我的母校”。
2012年09月07日
我们在这里开始书写新的故事
2016年06月30日
我们带着梦想与回忆与你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