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束光
文/刘嘉琪
乐乐,和你们班第一次见面,我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那时候的心情,激动中又带着些许忐忑,看到你们一张张已然长大的脸庞,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中高年级的学生,陌生又熟悉。
乐乐,和你相见,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当然这个声音是不和谐的,“你要多留意她,一句高声也不能说;她成绩很差,需要注意;她心理‘有问题’……”
乐乐,对于你的存在,我满怀期待又含有忐忑的心境。我不知道这个空座位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样的?真的是老师嘴里说的那样吗?
乐乐,看见你空空的座位,早读没有见人,第一节课依旧没有看见你的存在,我是多么的期待能和你见面啊!直到下午我惊喜的发现一张陌生的小脸,我就知道那一定是你。
我仔细观察着你:干净利索的短发,皙白皙白的脸蛋,身上裹着厚厚棉服,坐在临近走道的位置,一声不吭,低头默默写着作业。这样安静的小女孩儿会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样吗?我不敢置信。
悄悄走到她身旁,看看她写的卷子。竟然差距这么大,别人已经开始写第四页了,她还停留在第二页的开头。
悄悄的问她“乐乐,这些题你不会吗?”她摇摇头,没有说话。我接着对她的同桌说:“你和乐乐一块写这张卷子吧?她有不会的题你及时教她。”“乐乐,你愿意让你的同桌教吗?”她依旧没有说话,还是用动作“点头”来表达。
下课,我仔细研究她的卷子,的确基础还算可以,只不过字体有些差强人意,好像还有点“反抗”情绪,因为卷子上有被手指磨破的窟窿,我并没有任何举动。
再一次上课,她依旧是我重点观察的对象,她其实很认真的在听讲,但是具体听进去多少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刻意把她喊起来回答简单的问题,她细微的声音把正确答案说出来。我号召班级同学为她加油打气!她依旧是安静的坐下。
我从她的举动中可以发现,她有些被触动了。下课,我继续走到她旁边,“乐乐,你是最棒的!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哦!你孙老师说你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我也相信你是这样的。”
接下来,我真正发现别人口中的她。
“老师,我想回家,老师,我想我奶奶了?”
“老师,我不想上学,我想回家,老师,我想我奶奶了?”
……
开始了无休止的询问,但是我并没有生气,出现这种问题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他老师说她三天两头的回家,那么这个已经持续回家两年的孩子,竟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吗?
在周四的晚上,她依旧找到我“老师,我想回家,我想我奶奶……”
“乐乐,你可以给我说一说,你为什么想回家?”
“我想我奶奶。”我奶奶说,“女孩子不上学也可以养活自己,我奶奶一生都没有上学,她把我们养活的好好的……”
我瞬间明白了,她产生这样的原因。
“那乐乐,你愿意相信老师一次吗?咱们今天先不回家,明天下午咱们就放假了,你可以在坚持一天吗?我相信乐乐一定可以的……”
乐乐不情愿的表情下依旧点了点头。
我知道,这样简短的谈话解决不了问题,只是暂时的,真正从根源处解决不了。
只剩下一周就要放假了,我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和乐乐沟通呢?
陪伴。陪伴是做长情的告白!
从此之后,我身边时刻有一个小跟班,一慢一悠地跟在我的身后。单独辅导也把她留在最接近我的位置,让她感受到温暖。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做法对她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相信,我在她最心底已经照射进一束光。
因为评教时,她给所有科任老师打了6分,唯一的7分是我,打破了往常清一色的6分。从评教的结果可以看出来,我对乐乐的陪伴产生了作用。
每一次温柔呵护,对孩子而言都是一束光,这束光是照亮她心底的最深处。
给孩子一束光,让他去照亮远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