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论语》——孝与悌

来自度娘

《 学而篇 》02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很少会做出不尊重长者或上司的事情。如果他懂得尊重上司和长者,那么也很少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才是君子应当关注的根本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和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来自度娘

【有思有感】

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的。

鲜:少,几乎没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务本,本是指君子做事的根本,那么这个根本是什么呢?孔子认为君子做事的根本是孝悌。

本立道生,字面意思是“本建立了,道就有了。”本指根本,道是治国做人的原则。

孝悌是指父慈子孝,兄弟友爱。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先搞好家庭再去谈事业。

百善孝为先

自问1:我孝顺吗?

我之前认为,让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就是孝顺。

前年我母亲摔了一跤,就落下了腰病。去年有一次,我回家听母亲说腰疼,我便带着母亲去医院复查。一路上我都在埋怨母亲,刚摔的时候,没有好好休养,如今却落下了这个病根。

我带着母亲拍好片子后,拿去给医生看。医生说:“还是老伤,平常要注意休息,不能干重活了。” 我就跟医生抱怨说:“她不听话,每天在家里忙碌不停,不注意身体。”

当我带着母亲去排队拿药的时候,母亲和一位同龄的老太太聊起自己的伤来,泪流满面很是伤心。

现在回想起那一刻,我觉得我不孝顺。我虽然平日里也供养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也带他们去看病,但是我却忽视了父母的感受,让他们伤心难过。

来自度娘

自问2:子女怎么做才算孝顺?

孔子认为孝顺最难的就是“色难”。即使我们锦衣玉食的供养着父母。如果言语上不注意,让父母伤心难过,也称不上孝顺。

阳明先生认为孝不孝顺,取决于子女的心。如果子女的心是孝顺的,那么他的行为表现上也是孝顺的。所以阳明先生主张,人人皆可行孝,与富贵无关。

孝不孝顺,与其在照顾父母的细节上去考究,还不如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

有一次,我回老家,赶上村里有老人过世。子女们请一帮哭丧的演员过来,帮忙哭丧。哭的好的,子女们还会打赏。于是这些演员为了钱,就更卖力的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都是老人的孝顺子女。

如果单从行为上去看,那么这些“子女”哭得这么伤心,能说他们不孝顺吗?如果从他们的发心去看,他们只是为了挣钱,一份工作而已。我们能说他们孝顺吗?

我想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耐心地倾听父母的心声,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看到父母的需求。

来自度娘

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个本立住了,那么他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如果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这个人就差不到哪儿去。


我们在交友和寻找配偶的时候,应该要看这个人,他对父母的态度以及对兄弟姐妹的态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