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PR被讨厌的勇气一主要是说如何更自由的生活,更加自如的做自己。第二部已爱为主题展开讨论。依旧是哲学家与年轻人的对话形式叙述,只不过这次年轻人成为老师。所以,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来阐述“爱”这个主题
目标
这本书主要事以“爱”为主题,书中经常出现“自立”一词,那么自立与爱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的目标之一。其二,这本书也在强调人生的幸福,那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呢?
自立
哲学家认为: 我们从小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自立”。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如何与人相处?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等,都是为了以后出社会能够独立而不依赖他人!所以,这里的自立是指“自我能够独当一面”。并且哲学家强调“教育应该是协助,而不是介入”。我个人的理解是:介入是比较生硬,带有些强迫性。而协助是我们在帮扶持,尊重孩子的决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自己选择。
爱
书中说的的爱,我觉得是尊敬与信任。
尊敬通常给人定义就是,对比你年长或者资历深厚的人,在言行以及心态上表达出一种敬重,崇拜。但是“哲学家”却给我另一个诠释,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解释。他觉得尊重他人,是认可对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不将自己的信念强加于他人,是关注他人所在意的地方、最后他也说到“尊重”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是一种氛围。
这几种全新的定义,是我以往没有想到的。在平时与人交往中你会把方法当做是独一无人的个体吗?尝试换个角度你过对方是唯一的我们的态度是否会有所转变呢?还有不将自己的信念强加于对方,这对于我们现代的教于育是尤为珍贵吧,许多父母因各种因素无法实现的愿望就强加下一代身上,这是否算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呢?
信任,现在这个浮躁、信息流通飞快的社会。有多少人还有一颗“信任”的心呢?
哲学家认为的“信任”是即使对方说谎你也要百分之百的相信。看到这里感觉这是胡说八道吧?难道对方忽悠我我也要相信吗?哲学家解释如果你想让对方相信你,首先,要相信自己说的话,相信对方说的话。他认为“信任”是同尊敬一样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传播。的确当你向别人诉说一件事,说明你是对对方有一定的信任感。如果怀着诚恳的心倾听对方所说,对方同样也会感受到。再者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语,你怎么让对方信服我们说的的话呢?
不能责骂,不能称赞
书中写道在教育小孩时责骂是无用的,因为责骂是最低成本的沟通,是怕麻烦缺乏耐心而采取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哲学家认为:小孩子调皮捣蛋或者惹祸不是他们故意的而是他不知道这是错误。想想看小时候有没有趴在草地或者沙堆里对着一只蝴蝶或者爬虫观察把弄许久。是的,我们并不是想调皮,我们只是有课无限的“好奇心”。所以不要责骂而是用引导的方式。
在这很多时候小孩子的一些“放错”行为并不是为放错而放错,其背后都有潜藏的目的。哲学家给出五个阶段来解释。“为了引起注意”、“复仇”、“博取称赞”、“权利斗争”、“说明无能”。
引起注意,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婴儿有时的苦恼只是为了吸引大人的关注。“复仇”很难想象会有复仇,一般是小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得不到尊重而采取的“报复行为”。权利斗争其实就是“反抗”通过不断的挑事,解忧斗阵中来证明自己存在,证明自己的“力量”。“说明无能”着和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父母,家长给予孩子太多的负面的肯定,说你这个不行,那个做不到。孩子会认为既然你这么否定我,那我就证明给你看我是无能的。最后“博取称赞”这里就提到教育中不能一味称赞小孩,因为有时他们只是为了得打称赞而表现出“好学生”的样子,如果我们不在表扬他或许就会放弃继续下去的意志。
总结:
这本的内容还有部分我未认真阅看,可能这样的阐述不是很全面。但我是更具我的“目标”还解读此书。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本书我算是“看完了”
回到我的目的,爱与自立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想更好的“自立”就要有“尊敬”与“信任”这两工具。只要你具备它们,其他的配件技能都能够学的更快更好。也就容易立足于这个社会之中。再来是人生的幸福是什么?其实不就是爱吗!如果你能尊重他人,信任他人,大家也会同样心态对待你。只要你有爱,一直被爱包围着,一直处在爱得频率中。生活不就会幸福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