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式社交是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含义
指个体在社交场合或网络平台上,主动、大胆地暴露自己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隐私、生活细节、内心想法、情感经历、糗事等,以达到与他人建立联系、引起关注、寻求共鸣或释放压力等目的的社交行为。
表现形式
• 分享个人隐私:有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自己的家庭矛盾、经济困境等隐私信息,像在朋友圈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激烈争吵过程及原因。
• 披露生活细节: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极为琐碎的事,如每天的饮食、睡眠情况等分享出来,如在微博打卡记录每天吃的食物及花费。
• 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在社交平台上抒发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独特看法,或是分享自己的恋爱烦恼、工作焦虑等,比如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备考的焦虑心情和应对方法。
• 讲述糗事:主动曝光自己曾经做过的尴尬事、出丑的经历等,如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在舞台上摔倒的尴尬瞬间。
产生原因
• 寻求关注和认可:希望通过展示独特的自己获得他人的关注、点赞和评论,从而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和被认可的需求。
• 渴望共鸣:认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能找到有相似经历的人,产生共鸣,建立起更深入的情感联系。
• 释放压力:现代生活压力大,将内心的事情说出来可以减轻心理负担,获得他人的建议和安慰。
• 社交环境影响: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人们感觉更安全,更敢于表达自己,同时社交媒体的传播性也为自曝提供了平台。
可能存在的风险
• 隐私泄露风险:过度自曝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诈骗、骚扰等问题。
• 形象受损:不恰当或过度的自曝可能会让他人对自己产生负面印象,影响个人形象和社交关系。
• 心理依赖:如果过度依赖通过自曝来获取关注和认可,可能会形成一种心理依赖,一旦得不到预期反馈,就会产生失落、焦虑等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