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也喜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静与祥和。
当然这是诗人与歌者眼中的水稻乡。
秋收其实也是农忙中最累人的一个活。辛辛苦苦一年,终于有了回报,有了收获,目前在重庆的大部分地区是山陵地形,不适合收割机进入,大部分都是靠汽油机进行打谷子,然后在通过人力或挑或者用鸡公车把打好的水稻运到家中,然后进行一道道累人的工序,这里暂时不详述,下次写一篇关于秋收的记实文章。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十多年如一日,生火做饭都是用的稻草你会相信吗?
如果放在现在给我说,我大体上是不会相信的,现在大多的地方都通了天然气,或者有沼气池,生火做饭很是方便。
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十多年如一日,就是用稻草来生火做饭的我来说,对稻草有着又爱又恨的情结。小的时候,我母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只要是我写完了家庭作业,然后到了做饭的时间,那么第一时间我就会被叫道灶旁,然后负责烧火,基本就是专业的火头军了。烧火有句口诀: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如果掌握了上面的口诀,那么你把火烧灭的机会将大大减少,用稻草来做柴禾,最大的好处是容易引火,当然有没有比这个还好的呢?答案是有:是笋壳,好像补充几张图片。待会找来补上吧。
上面说到好处,容易点燃火,有了优点,自然也会有对应的缺点:就是不经烧,基本放到灶孔中,没一分钟就烧完了,然后你需要不停的往里面加稻草,基本一顿饭下来,手都可以弄酸,因为烧的时候不是直接就往里面加稻草,而是会把稻草先折成一捆捆的小靶子(实在想不到一个体贴的词语了),然后在放到造中,这样有好处就是会燃得久一点。
感觉这些照片都不是很好看,不怎么贴近生活,那个时候又没有手机,现在秋收也很少回家,即使是现在,稻田里绿油油一片,也很难看见,有好的景色,那么请第一时间拍下来吧。不然像我这样,想找点以前的图片,半天没找到理想的,只能先讲究着用,有时候往往是生活在最最平常的东西,我们往往会不怎么在意,反正年年都有稻花香,年年都有水稻晒,也就没有特意的去留念。平常其实也意味着可贵。
就是这么不起眼的稻草,一直十多年来,帮着一家又一家的人们,生火做饭,渺小或者平凡,并不会影响你的价值所在。稻草亦然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