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心灵的力量(Respecting the Power of Mind)
当你在乎的人显然在伤害别人或自己时,你可以干预,但你的干预若是出自小我,就只是为自己着想,而非帮助他们。千万别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爱一个人,往往必须允许他们犯错,因为那样他们才有机会学习。
学员:我观察到,每次我遇到人际关系的冲突时,总是会搅进对方的问题里,认为那是冲着我来的,而不是退一步用中立的态度,容许对方去经验他们自己必需穿越的历程。
肯恩:对,这就是我要说的:处理冲突或人际关系问题时,你要先反观自己,而且尽可能尊重他人的决定,即使那是出自小我的决定。耶稣在《课程》中就是这样对我们的;就算我们作了错误的决定,他也尊重我们心灵的选择。他不骂我们,不批评或定罪,而是让我们知道:「我有无限的耐心,等待你重新选择。」
你要尊重别人的心灵选择了小我,因为你若不尊重他们「选错」的能力,就等於贬低那迟早会「选对」的心灵能力。这不表示你要同意他们的作为,只要是出於爱心而非小我,你也可以反对或干预,但重点是,要尊重他们「选择妄念」的心灵力量,否则,你就是不尊重那唯一能拯救他们的心灵,因为心灵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至於实际的作法,首先,不要认为对方的攻击是针对你,这点非常重要。不要被别人的小我干扰,而失去你内上主的平安。只要你内心保有的平安真的来自上主,它自会扩及所有弟兄,包括那些你觉得很难相处的人。这时,你不会想改变他们,只会想去爱他们。而他们也会感受到你的慈爱,并因此明白:「我也可以重新选择。」
但是当你眼看自己在乎的人作出错误选择时,要保持平安很不容易,这是父母常遇到的难题,老师丶治疗师,以及任何站在协助立场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你在乎的人显然在伤害别人或自己时,你可以干预,但你的干预若是出自小我,就只是为自己着想,而非帮助他们。千万别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爱一个人,往往必须允许他们犯错,因为那样他们才有机会学习。你若不让他们犯错,特别对小孩来说,等於剥夺他们最终能学会不犯错的机会。
父母丶老师和所有大人最糟糕的状况,就是被孩子打败。你若对孩子发脾气(这跟要求纪律时态度坚定不一样),等於在对他说:「你是对的,你改变了上主。你把慈爱的爸爸妈妈都变得和你一样神智不清,和你一样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最糟糕的,因你证明了他们最害怕的事是真的,像是告诉他:「你的小我无所不能,看看你的本事,简直是万能,竟有办法摆布我,把我变成一个大吼大叫的笨蛋。」
当你激怒他人时,你就成了上主,因你已改变了他人。这会令你感到罪孽深重;使你想起最初你是怎样让小我改变了上主,当然那只是一场梦,是小我之梦的起源。其实,什麽事也没发生,上主对这个梦一无所知,也对圣子的愤怒丶罪咎与疯狂一无所知。上主只知道祂自己,和祂的爱所推恩的圣子,仅此而已。祂只知圆满的一体生命,因为此外别无他物。
由於我们无法真的改变上主,便打造一个能被我们改变的神。〈正文〉前面也提到,当我们要求上主给我们特殊待遇,也就是承认我们是活在祂之外的独立生命时,祂并没有答应,没有给我们特殊的待遇,我们就认为祂不爱我们。我们说:「好吧,既然求这个上主没用,我就打造一个有求必应而且有脾气的神明。」因为真神不知道不存在的事, 我只好自己打造一个能把「分裂的我」当真的神,这神会对我了如指掌,且爱我胜过麻雀与野地的百合,他相信罪的存在,并为此祭出「谋杀」的救赎计画,替我赎罪。这计谋高明吧?我们竟然相信了,因为这就是人人信以为真的小我思想体系,不管是犹太人丶基督徒丶回教徒丶印度教徒还是无神论者,没有人不相信。
耶稣在这部课程中要我们看出这思想体系的荒谬;它没有罪,也不恐怖,只是傻得可笑。所以耶稣要我们对这思想体系一笑置之,因为它不可能是真的,但我们却深信不疑。每一次我们不高兴丶评判别人丶找人麻烦,尤其是对人动怒时,等於肯定这个思想体系是真的。此时,你只能寄望对方别把你的反应当真,别赋予你影响他们的力量,你才能学到另一个思想体系。
所以说,向耶稣学习吧! 他在〈正文〉开头说过:「把我当作你学习的榜样。」他在这部课程中对待我们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他把「错误」定义得非常清楚:错误绝不是罪。他也很清楚地表达对我们的爱:如果我们太害怕接受真相,他会容许我们犯错。你读这部课程,不会感到他指着你鼻子谴责,就算你没作对练习,或把〈正文〉理解错了,而做出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你也绝不会感到他在评判或责备你。他说过:「我会尊重你营造之物,因为是你把它营造出来的。但我不会肯定它,因为它并不真实。」耶稣解释道:「圣灵创造,小我妄造。我尊重你所造;虽然我不肯定不真之物,但我尊重你之所造。」
你不妨以此为典范,学习尊重他人的选择。你若真想为爱所用,化身为改变的媒介,应当理解真正的改变只发生在心灵层次,这是你对他人循循善诱的着力之处;无须多言,而是用你的身教。不设防的心虽静默无语,却最有说服力,你以此态度告诉对方:「你也能这样选择。你有妄念,也有正念,重新选择吧!」
这是耶稣在书里每一页都致力传达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