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评《人生第一次-长大》

这是央视和上海电视台合拍的一部12集纪录片,它选取“出生”、“上学”、“长大”、“参军”、“工作”、“结婚”等多个“人生第一次”,真实再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个体的点滴成长,感情真挚故事饱满,轻易就能俘获人心。

刚看了四集,观影过程从最初的“我心戚戚”、“眼角湿润”、“泪光闪闪”,直到完全没有形象的“涕泪横流”,一发而不可收;影片采用蹲点式拍摄,尽量减少拍摄过程对人的影响,最大程度还原了人物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让人觉得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有很强的代入感。

影片好在冷静、克制,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生活,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和苍白无力的感慨,就像一部隐藏起来的摄像机,忠实记录下生活本身。当然,实际拍摄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一定需要拍摄大量的素材,需要千挑万选巧妙组合,最后才能构建出动人的故事。

想安利赚了我最多眼泪的第三集《长大|我在爸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这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故事:90后女孩康瑜人大毕业后放弃保研机会,去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做了一名支教老师。漭水镇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到县城要坐两个小时的大巴车,去村子里做个家访要走一二十公里山路;由于经济欠发达,很多人外出打工,学校里的孩子有一大半是留守儿童,平时跟爷爷奶奶生活,或者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公共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无人无钱,学校里的孩子几乎都考不上大学,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难上加难,他们只能跟父辈走一样的道路。

在这样的村镇里,读书有什么用?想必康瑜老师也经历过许多学生不愿学习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苦恼吧,可她被校长的话打动:“这些孩子什么样,未来的小镇就是什么样,他们是这里的未来”。

她坚持了下来,通过教孩子们写诗的方式让他们打开心灵、表达自我、感受美好。她带领孩子们在夜里围坐在篝火边写诗,抬头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带领孩子们在绿绿的草地上写诗,远处有开得正绚烂的油菜花和悠闲吃草的牛。通过诗歌,孩子学会体察内心观察自然,学会了思考;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着创造美好。

特别喜欢学校墙上涂写的标语“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到的北京一个公益合唱团的采访报道。这个合唱团主要招收在北京的农民工子弟,当时这些孩子在北京还争取不到上公立小学的机会,只能去一些志愿者办的福利学校上学,在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教育”尚不可得的情况下,音乐这种“上层建筑”有何必要?合唱团的发起人在采访中说到音乐能让人变得美好,他说做了快30年,参加合唱团的孩子,没有一个因为刑事犯罪入狱。

如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你追我赶生怕掉了队伍,置身其中难免不被裹挟着全力奔跑,去追逐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工具和技能;我们没有时间关注心灵,人变成了物化的存在,被名利驱使着机械地参加一场又一场竞赛,去争取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奖金、更奢靡的生活。

黑格尔说艺术家是神的代言人,美是最接近神的东西;我们曾经追逐过美,想要有个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梦想着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现在我们已经不想这些“没用”的东西了,我们追求物质,可拥有的越来越多,距离“心灵”和“神性”却越来越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山深处的那些孩子是富有的,他们有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他们是诗意的栖居者。

以下是一首漭水镇孩子们的诗,让我们感受大山深处的诗意和美好: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绿色的风,

它抚绿了山林树木,

烫金了我的小牛,

亲吻了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告诉你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一个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时,他在想什么?这是我很久以来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再次想到这个问题觉得有些心...
    钱多多呀阅读 255评论 0 1
  • 5月5日 阴转下雨 昨天中午没睡午觉导致很多事情都忘了,上午上舞蹈课才知道鞋在托辅,中午放学又去托辅拿数学书。...
    楚亦菲妈妈阅读 191评论 0 0
  • 初夏时节,很多人家的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种菜肴——鱼腥草。鱼腥草在南方被叫做折耳根,它原本被作为一种药材,但因为其奇...
    o柚子半夏阅读 713评论 1 2
  • 好多次,好多次,都想着写一写割麦子、打麦子。 开了头,没几行,就写不下去了。麦秸秆的那种尘土味儿,从嗓子眼里往外冒...
    卜悠悠阅读 1,420评论 5 8
  • Many years ago, the idol group(偶像组合) named TF boys starte...
    吕徒阅读 396评论 0 0